首页 [历史同人]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历史同人]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大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长琴掐指算了算,意外道:你爹本来应该已经死于乱军之中,现在命数倒是变了,竟是还能再活二十余年,算算年纪,可真是少有的高寿了。

曹操不解道:我好几年前就将父亲接回了兖州,他怎么会死于乱军呢?难道兖州被人攻陷了吗?

先生们摇了摇头,不愿透露过多天机,只劝曹操放宽心:顺其自然的改变并无大碍,你拥有了系统,就是最大的变故,日后会怎样,与其相信这掐指一算的玄奥,不如放在实处,放在当下,如果实在心绪不宁,就多默念即便冰心心法。

曹操这才作罢,待回到司空府,就着手开始为征战徐州做准备。

春耕完成后,留下部分耕兵,其余大军都可以供他调动,现在他可调动的军队数额已经达到三十五万,暂时不需要征兵来扩大战力。

曹操令工匠们加紧对兵器的修理,尽快将有铁锈的兵器重炼为利刃,又率先派遣吕布、夏侯惇、曹仁等去东面任城驻军屯兵,开通运输粮线,无论是从水路,还是从陆路,都尽可能先将大战前的粮草供应前去。

不久,曹操司空府案前堆满了各人弹劾吕布滥杀无辜,侵占民田的奏折,见到第一封时,曹操是不信的,待第二封,第三封堆满他的书案,朝会上亦有人当朝上奏参吕布滥用职权,若非曹操威严尚在,力排众议压下此事,恐怕事情会愈演愈烈。

大战在即,吕布身边还跟着陈宫,哪里会做这样有失分寸的事,他始终认为事出有因,待看到个别亦有弹劾夏侯惇、曹仁的奏折时,他似乎感受到了问题所在。

曹昂火急火燎地赶回许昌,如今他已有近八尺身高,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了。

许昌城外的守将见竟是曹昂赶回来,忙迎接上去,高呼道:少将军回来了!

因许昌城的领将都认识曹昂,立即就有人将他迎入司空府。

曹昂为曹操带来了一封吕布的认错信,附带夏侯惇与曹仁的联名上书。

吕布在信中道:前几年战乱造成了各地百姓沦为流民往各地逃窜,我们大军到达任城的路上,经过许多私人庄子,那些姓氏不同的庄子有不同的地主主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招纳流民为耕奴,组建部曲,像主公训练兵卒那样训练他们,如此岂不是在您的治下出现了国中之国?过分者阻我大军行军,打我粮草主意,我一怒之下下手失了分寸,抓了几个人处死,有了杀鸡儆猴才让那些人老实。

夏侯惇与曹仁也同样遇上了这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做事比吕布更圆滑一些,又与曹操是亲属关系,朝堂之上无人敢明目张胆向他们下手。

相比起这两位,连续跳槽许多次,信誉值为负的吕布才是那些人最好下手的突破口。

陈宫显然是为吕布分析过这件事,也叫到过他,否则也不会有这样一封信了,还是曹昂亲自送了过来。

曹操半点不犹豫就相信了自己人,以帝王诏令下令:禁止各地豪绅地主私自招募流民成立部曲,人数超过数额者一经查到,严惩不贷!

他又要下令:回收境内地主的土地,重算有功之臣的田地,超越数额者收归朝廷。

境内大小地主,没个上万也有近千,大的占地千亩,小的占有山头,豫州境内最为明显,兖州边地没有好的郡守治理,流民一多也没好到哪里去,这要是将土地全部都收归朝廷,治下原先安静乖巧的小地主们得先闹起来了。

这命令还没下,为他草拟诏令的荀攸忙道:主公,不可!

曹操收住了话头,狐疑地看了荀攸一眼,再一看周围,司空府上的掾属们一个个安静如鸡观察曹操表情,无人敢说话。

曹操淡淡问道:为什么不可以?

荀攸一僵,感受到他压迫人的视线,只觉得这位主公越来越威严了,他心头一凌,脑海中飘过无数个念头,深知此时劝告说那些利益相关的话只会驳了曹操的面子,他急中生智起身鞠躬道:自然是因为我们治下各村庄没有那么多懂得丈量与算术的人,现在就是让人去算,也会算错,算漏,不如等到攻下徐州以后,待主公有了更多人手,再清算也不迟。

自知政令下达太急的曹操有心要个台阶下,看他的眼神顿时就变了味道:原以为是个忠厚的老实人,没想到是个小机灵鬼。

作者有话要说:我怎么可以没有胆,我赵子龙浑身是胆,痛哭!感谢在2020031823:59:34~2020032114:27: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人间拍手崔胜澈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爱之殇103瓶;雪青102瓶;小小30瓶;4000709320瓶;正太控天然萌15瓶;呆呆书傀13瓶;依梦、木鸢、签10瓶;Jennie2瓶;御宅族总攻、32012010、gufdghjj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章

荀攸看不透曹操意味不明的眼神,却不妨碍他被这位主公的威严所震慑,对曹操的敬畏之心与日俱增,也正是这样的雄主,才会让他觉得值得投靠。

荀彧的兄长荀谌确实是袁绍属下谋士没错,曾经还以计谋帮助袁绍夺得冀州,如此大才,混到如今却被一介口腹蜜剑的小人郭图从谋主之位上拉扯了下来,谁还不知道那郭图尽出馊主意,好几次害袁绍在与公孙瓒的对战中失利,若非郭图在从中作梗,只要袁绍采纳荀谌的建议,公孙瓒哪里会蹦跶到现在。

可怜荀谌因能力太强,劝谏逆耳,反而惹来了袁绍疏远,不听他话,还让他做冷板凳,众人见昔日谋主被拉下马,其余谋士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汝南势力出身的谋士,冀州当地的谋士,颍川去投奔袁绍的谋士,在袁绍麾下拉帮结派,斗成了一团。

郭嘉点评:袁绍好谋却少决断,难当大任。

年少时大学班中有重要决定,袁绍的作风是做那鹬蚌相争得利的渔翁,捡现成的,让憨小子曹操去做出头鸟,比如顶撞段颖,比如指挥同班同学,少年时的小习惯,会成为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他麾下谋士各个都能言善辩,要平衡其中势力,还要安抚同样大家族出身的子弟,隐患同样不少,却也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助力,大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聚集在袁绍属下,相比起来,投靠曹操的名门之后几乎没有,若非是有了汉帝刘协做招牌,宦官之后出身的曹操别想招募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世族把控知识,造成了曹操属下高端人才过少,而冲着汉帝名目来的汉室忠臣们,只有个别几个愿意投靠他做事。

曹操对此心知肚明,其中最大的矛盾,还是与他颁布的政令有关,可他并不反悔,没有那些人他照样能成大事,拥有刘宏聚集起来的大批藏书,他有信心培养出足够他使唤的实干型人才。在他的治下,提拔寒门学子,任命非勋贵出身的子弟是常规操作。

既已做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权臣,架子得端着,作为主公,他得立起来,像伟岸的大丈夫那样,走在所有人的前面,掌舵好这搜新建成的船,这也是大部分人都畏惧曹操的原因,谁家上朝端着架子还能内力外放啊?当朝弹劾吕布的官员,话说一半,杀气腾腾的内力就冲这他过去了,那官员一下子噎住,抬头一看曹操威严的视线,吓得连话语都哆嗦了起来。

荀攸也是如此,每次面对面与曹操说话的时候,都有些发怵,他也想不明白,少年时那样明媚阳光的曹瞒,长大成人以后竟有这样的威仪,令人发自内心地敬畏。

曹操有了台阶下,自然是应下了荀攸的话,淡淡地转口道:确实如此,懂得丈量的人还是太少了,各州郡小吏还不够,仍然需要家中对这类小吏的培养。

曹操肯定了荀攸的话,还以赞许的眼光看了他两眼,却没想到刚被他定义为聪慧机灵的荀攸避开了他的目光,老老实实低垂下头,听候曹操下一步指令。

曹操有些失望,他觉得荀攸是在隐藏自己的才华,明明是聪明人,为什么要走中庸之道呢?难道他表现得还不够礼贤下士,还没有令他们感到安心吗?

既然已经提到了治下三州的小吏人数不够,曹操又提到了兴办学堂:找一些懂得丈量土地,或是算术水准高的账房先生来教导。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