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临手是收回来了,但他总感觉俞酌的万全之策可能不太靠谱。
这小子转性了?
俞弘德拿不准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手举在空中不知道是继续往下打还是收回来。
您还是别打我比较好。
俞酌理了理衣襟,一本正经地说,我怀孕了。
你还能怀孕?
俞弘德被俞酌这四个字震得头晕眼花,差点没两眼一黑栽倒在地。
生怕俞弘德听不懂怀孕是什么意思似的,俞酌还补充道:头三个月都比较脆弱,容易流产。
贺临:
果不其然,不怎么靠谱。
这招叫先发制人。俞酌偏过头跟贺临小声说。
先发制人,先用一个刺激的概念把对方震慑住,让对方忘记本来的意图,顺势构建和谐美妙的交涉环境。
然而被震慑住的不止俞弘德一人,还有身在客厅的贺川宇。
贺川宇早上从俞弘德这里顺走了一幅字画,听闻下午俞酌要过来,就稳稳地坐在了椅子上,再也没挪开过,俞弘德赶也赶不走。
事实上俞酌并没有想到贺川宇也来了,不然他也不会这么乱来。
当然,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贺川宇手一抖,手中的白瓷茶杯在空中翻滚一圈,直直地跌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说什么?贺川宇恍惚地问。
开个玩笑,俞酌尽量不让自己的尴尬看起来太明显,他镇定下来,我怎么可能怀孕?
贺川宇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俞酌的万全之策,原本定好的计谋也没有办法施展了。
贺临看见贺川宇在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来?贺川宇好容易回过神来,看着贺临说,那你又过来干什么?
贺川宇突然想到了什么严重的事情,问贺临:你居然先跟着俞酌来找俞弘德而不是带着他来看我?
你没说你也在。贺临说。
言下之意是,如果今天贺川宇不在,那他就不会知道贺临也来了。
室内四个人达成了诡异的制衡局面,会见过程居然因此而非常和谐。
小贺,你拿来的那个是什么?
进门的时候贺临就把鹦鹉放在了桌子上,俞弘德早就注意到了,只是现在才有机会问。
鹦鹉。贺临走过去把它拿过来,放到俞弘德面前。
身边一个是俞酌这样叛逆的孙子,一个是趁火打劫的损友,只有贺临还算顺眼,俞弘德现在看鹦鹉都觉得它比人可爱得多。
俞酌看着贺川宇感到有些愧疚,按理来说他应该给贺川宇也备一份礼,但他不知道今天贺川宇也在,故而没有准备。他只能跟贺川宇说,下次再正式登门拜访。
贺川宇倒是笑得很开心,无所谓地挥了挥手,没关系,没关系,我有这个。
他扬了扬手上的字画。
俞弘德一看就牙痒,熟悉的心痛感涌上来。
偏偏俞酌还在旁边雪上加霜:稀奇,老爷子今天这么大方?
俞弘德偏头看了看自己的拐杖。
质量挺好的一个拐杖,用力点打人应该打不断吧。
贺川宇附和道:是啊,我也觉得,今天很大方。
小贺啊,俞弘德和蔼地问贺临,这鸟能说话对吗?
可以,教三个月就会了。
俞弘德点点头,从今天开始他就要教这只鸟一句话:贺川宇,给我滚。
现在贺临在场他不太方便,等这些人全走了,他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他的小鹦鹉说话。
贺川宇假装没看到俞弘德的表情,开始转移话题:说来听听,你们谁先追的谁啊?
我先。贺临回答得很快,根本没有给俞酌回答问题的时间。
俞酌发现了,对于这类问题,无论是面对粉丝还是面对长辈,贺临总是回答得很快很急切,似乎总是想告诉所有人,一切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并非俞酌一个人作用因素。
前几次俞酌因为恋情被人诽谤攻击时,贺临要么是跟俞酌强调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要么就是跟别人说是我先喜欢他的,
是,俞酌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握住贺临的手,这一次是他先的。
贺川宇不是很理解:还有上一次?
还有下一次。俞酌回答道。
贺临转头看向俞酌。
俞酌不动声色地往贺临手里塞了点东西,然后笑着说:约定一下,下辈子我追你。
手心里是三颗糖。
三颗糖颜色不一,在灯光下反射出蜂蜜一般的亮泽。
关思远的小姐妹们平时就知道水群闲聊,但到了嗑糖的关键时刻还是很顶用的,她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高效,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嗑糖任务。
准确地说,她们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被组长指派去考古的阿鱼果真找到了一点陈年资料,找到的东西不仅年代久远,而且细微至极,一般人都发现不了。
她追根溯源,直接从43546的源头开始找。
查找过程中她发现这首歌刚开始是被徐星旸窃走命名为《小艇》,而后俞酌在第三轮公演时抽到这首曲目,由贺临导师辅助改编而成。
缘分起源于《逐梦舞台》吗?
可是她想想又觉得不对,从她查的资料上来看,这首歌在被徐星旸窃走前就叫43546了。
终于,她在俞酌第三轮公演时期发的微博中找到了答案。
俞酌有将意见建议簿中值得参考的意见拍照存档的习惯,在那条澄清微博中放出其中的几张照片是为了阐明他这首歌的构思过程以及经历过的改动。
由于图片中没有涉及个人信息,俞酌放出来的时候没有打马赛克,图片上还有一些除了音乐之外的对话。
她仔细研究这几张图片。
看到最后一张时,她终于在图片上看到了43546的最早出处。
所以他们不仅早就认识而且早就开始合作甚至还以对方的名字做歌名写了一首情歌?!
阿鱼将她的发现发给整合资料的阿曦和撰写文案的阿草看,她们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叫!
天哪,同人文都不敢这么写啊!
算了,算了,中间的那个人揽着旁边两位的肩膀,很有经验地叹了口气,他们一向这样,弯道超车,我们根本赶不上。
有道理,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