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中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四二旋风初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赵佶:“王卿以为此折如何?”

白时中:“早闻中明大才,万岁慧眼识人,臣等佩服。”

王安钟、胡时闻:“臣等十分钦佩。”

赵佶:“好!此事由中明主理,几位爱卿全力协办。”

众:“臣尊旨。”

刘通首次献策,即受重视,既感欣慰,又添勇气。刘通选择服务业入手,是经过深入比较的。军制、政制、经济体制,乃国之大事,前有王安石等人变法,半途而废。蔡京之流则假借变法之名,行利己之实。如今要想改革,必难成事。

一者,百姓对军政事务的改革已有谈虎色变的势头。二者,刘通根底尚浅,未形成自己的班子,组织准备尚未做好,纵有良谋,也不能实行和推广。三者,思想准备尚未就绪,还没开始著书立说,民众对后世的理念一无所知,贸然改革,必遭抵触。诸般条件远未成熟,体制的改革若是现在提出并予实施,必然胎死腹中,为此只能推后缓行。

如今的策略,当优先发展实业,寓后世的人文观念于实业之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趋利避害,目光如炬,看到什么有利,不用驱赶,自然相随,此万世不易之理也。即使顽固势力百般阻挠和打击,也阻止不了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刘通身份特殊,乃宫中待制,为徽宗所倚重、太后所衷爱,又不属朝中任何一部,这对他出入朝廷、行走六部极为便利。他与白时中等人来到礼部,总办即设此处。

刘通所拟方案包括服装、戏曲、文艺等方面,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之大众化和多样化。

刘通之举,让汴京古城日日有新闻,所有的人大跌眼球。时人称之为刘旋风,或者干脆叫他刘疯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