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曾经他们怎么对待汉人的,现在汉人怎么对待他们。
公平的很,百年前的仇恨,随着所有人的死亡而消失。
凉州羌乱断断续续持续百年,对东汉帝国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几乎就是拖垮了本就国力不强的东汉帝国的罪魁祸首之一,很多人觉得远在西北边羌乱对中央王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损伤,其实是不然的。
羌乱、外戚、党锢是东汉王朝的三大顽疾,再加上东汉立国,豪强有着绝对的功劳,光武刘秀本就是靠着豪强才能在西汉末的乱世中杀出来的。
王莽曾经意图削弱豪强,东汉就没有继续做这个事情了,只能躺平,所以东汉的国家实力是远远不如前汉的,单单是动员能力就差了不止半截。
自然,发生战争,国家实力层面自然没有办法与前汉相比。
而在刘秀时期,羌乱就已经发生了,甚至都已经到了讨论放弃凉州的地步了。
羌乱的反复爆发,绝对不是简单的民族层面的问题,其实背后的本质还是凉州地方豪强大族借着羌乱之手与中央朝廷的利益博弈,造成了朝廷对正常地方统治秩序和中央集权的解构。
羌乱,就是一场关西豪强与关东世族联手埋葬东汉王朝的幕后黑手。
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中平元年的,湟中义从胡人北宫伯玉和先零羌部落发动叛变,后来又有原本是朝廷命官的边章、韩遂,被朝廷直接冤枉为叛军首领,这两个凉州本地豪强出身的大佬,干脆投了叛军,于是起义叛军势力急剧增大。
当时的叛军有:湟中义从,以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
北地郡先零羌。
陇西郡枹罕县的义从军,以宋建为首。
汉阳郡的义从军,以王国为首。
在这些势力的背后,就是豪强集团了。
这场动乱,是压垮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战争所耗费的钱财、物资没有记载。
但是过去的几场平定凉州羌乱的几场耗费,却在史书上写的很明白:自羌叛十余年间(107—118),兵连师老,不暂宁息。
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
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自永和羌叛(136),至乎是岁(145),十余年间,费用八十余亿。
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
整个东汉,羌乱就一直在断断续续,并且羌人随着一次次战争下来,实力越来越强,直至东汉末,凉州军阀借用羌族势力,争霸天下,割据一方,凉州羌人失去了中央王朝的压制,最后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汉人的黑暗时期,北方汉人甚至可以说被屠杀殆尽。
刘禅站在这个历史时期,翻遍史书,他看到的是过去的两百年,凉州胡人对中央王朝的巨大威胁。
作为穿越者,他也看到了未来两百年,起源于凉州的五胡乱华,对汉人族群造成了多大的威胁。
这个时候趁着汉人最后的武力空前强大,将未来的威胁扼死在摇篮里,是最好不过的时期。
天下的汉人人口只有这么点了,打击豪强,解放佃户,再加上屯户、兵户、吏户、逃户、漏户、隐户这些没有入籍的人口数量。
满打满算能有两千万人口都顶天了。
国家统一只有这么点人,这就代表着生产力的极其低下,经济的极度停滞。
统一后,国家要不要建设?
干什么不好,非要去打一场在凉州的战争?
耗费的钱财、物资、人口,丢在国内建设上,是不是可以多开垦一些土地、生产一些粮食,能不能多疏通一些江河湖泊?
真被拖入了凉州战争,国家刚刚在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建立,到处都是要钱,最后累死的不是刘禅,就是亮叔了,要么两个人一起死,不是被国内叛军杀死就是胡人攻入长安。
现在打凉州战争,那是因为所有一切都是为战争在服务,没有其他地方的财政支出,反正有了钱粮第一时间就是想着打哪里,至于国家基础建设,那是不考虑的。
甚至可以以战养战,不管是刘备进行的与曹操的凉州之战,还是现在的诸葛亮主持的平定凉州动乱,战利品层面上东西都不会少。
刘备得了曹操不少的军械装备、军粮,诸葛亮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能得到无数的战马和豪强的人口、粮食以及胡人,人口也是财富啊,豪强麾下的人口基本上都是汉人,他们可以种田,而胡人可以用来干一些比较累的活,比如修路,路这玩意永远都修不够的。
刘禅不傻,现在趁着这次机会解决了凉州,能保凉州最少两百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