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扶得起的阿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75章 现实打败的悲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且这两次,放在后世来看,都有超过七成的可能,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让曹操或者曹丕成就青史之上的赫赫威名。

也不说曹操没有采纳过刘晔的意见,曹操也‘授晔以心腹之任’,但翻开史料,却发现曹操并不算重用他。

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刘晔身为汉室宗亲的缘故。

这点,曹操是在刘备身上吃了大亏的,对这些汉室宗亲,曹操是打心底有着一丝丝戒备的。

曹操时代,刘晔唯一一次有过有记录地参与重大军事行动,是在建安二十年征讨张鲁。

攻打汉中之时,山峻难登,军食颇乏。

曹操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

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便自引归。

刘晔苦劝曹操进兵,曹操听了,遂攻下汉中。

曹操拿下汉中后,刘备也是刚刚拿下蜀中不久,汉中被曹操拿下来的消息传到蜀中,蜀中震怖,刘备废了很大的劲才稳下蜀中,史料记载: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刘晔一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计谋出场了,他引经据典,陈述利害,其言: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

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

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

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为后忧。

(不做翻译,这话白话的厉害,应该很容易理解。

)曹操没有听,后蜀中降人告知曹操蜀中的极度不稳定,曹操问刘晔,现在打刘备还来得及吗。

刘晔说,蜀中定然已经被刘备所安抚了,现在打已经来不及了。

在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次,吕蒙袭荆州,关羽身死,吴蜀联盟破裂,刘晔就在其他人都不相信的情况下,预言了刘备会伐吴。

孙权被打急了后,向曹丕求援。

刘晔又提出了先联蜀伐吴、再灭蜀的战略规划。

如果曹丕听了会如何?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但若假设一下,最浅显的便是天下一统的进程会不会加快呢?

曹丕没有听,执意认为孙权这个野儿子,封其为吴王。

并且在刘晔力劝的情况下,执意要给孙权一个吴王。

哪怕是后世来看,也是极为的不可思议了。

身为汉室宗亲,帮助汉贼曹操、篡汉者曹丕谋夺自家刘姓天下。

刘晔后悔过吗?

恐怕是没有的。

若论后悔,或许也只是在临终前,后悔当年没有力劝曹操、曹丕灭蜀灭吴吧。

(写到这里,本来想要把刘晔剩下来的故事在小说里写出来。

但思考一下,还是写完吧。

小说里会给他另外一个结局。

另,这一章写于凤凰古城沱江畔,蚊虫极多,拍死不下五只大蛾子。

多有陈述之语而无实际剧情,实乃水字数。

且欠诸位一章,待归家自当补上。

万望看在大蛾子的份上海涵。

)刘晔活得很长,三朝元老。

曹丕死后,曹睿即位,他终于得到了倚重。

曹睿问起伐蜀可不可行,刘晔说可行,然后又对其他人说不行。

表里不一,引起了其他人的厌恶,就有人给曹睿说,刘晔这个人只会奉承上意拍马屁。

曹睿不信,就有人给其出主意,说以后与刘晔说话都反着说,如果刘晔还是一样觉得皇帝说什么都对,那不就证明刘晔此人是个谄媚小人吗?

曹睿一试,果不其然,于是就开始疏远了刘晔。

其后,史载刘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刘晔在最后的生命阶段,疯了,最后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过去的刘晔是个谄媚小人吗?

不是!他几乎每次都与君主唱反调,最后也证明着他的正确。

但是他的计谋曹操、曹丕却多不愿意采纳。

到了年迈的时候,他应该是醒悟了,放弃了徒劳无功的直言劝谏,改用了迎合君王的策略。

但最后依旧难逃悲剧的结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