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余的一成纳米原种,会继续飞行,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爆炸改变飞行方向或迟滞速度。如果只是被单纯的改变方向,那还好一些,还有着生的希望。
但如果是被迟滞了速度,在激烈的战场中央,一个没有行动能力,没有防护能力的单位,下场可想而知。
剩余方向正确,速度达标的纳米原种,也仅仅只是过了第一道坎而已。在随后的旅途中,各种爆炸,磁场,以及战舰残骸,都会杀死它们,或阻拦它们的去路。
等到历经各种劫难,真正接触到目标的,已经百不存一。而此时,它们也仅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它们需要附着在战舰表面,吸收着外部的辐射能量,来进行自我分裂。在这期间,它们同样会经历各种磨难,虫族方向的炮火,对它们是没有敌我识别的。因此,它们很可能被己方火力击毙。
于此同时,炮火的爆炸,战舰的殉爆等等,也依然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命。等到它们终于收集完毕能量,它们的数量,已经被进一步的削减。
第一波收集的能量,被用于突变移动器官,这是一种粘性触须,得自太空版蜘蛛战虫的蛛丝灵感。
在太空中,这种几乎没有阻力的环境下,纳米原种喷射出去的粘性触须,最长可达两米。这个数字并不是不能增加,但这已经是纳米原种的极限,它必须维持纳米级的体型,躲避来自敌方的侦查。
虽然只有两米,但是多跟触须的配合之下,它的移动速度并不慢。
各族的战舰,都是军工制造,很少有人敢在这方面偷工减料。它们的质量上乘,做工严丝合缝,但是总会有漏洞,让一个纳米级的单位潜入战舰之中。
纳米原种现在虽然因为体积小,还不足以成为节点单位,无法链接虫群网络。但在出发之前,一些基础的信息,已经镌刻到了它们的身体中。
比如它们目标区域战舰的舰体构造图,因此,它们总能以最快速度,找到那些缺口。
通过打开的舰舱、停机坪、破损的创口,甚至是闲置的炮管、发射口,纳米原种悄悄潜入了战舰内部。
到了此时,它们基本上已经算是暂时安全了。接下来,就是吸收能量,分裂更多的细胞,直接达到节点单位的门槛,链接到虫群网络。
而此时,它们将接到新的指令,于此同时,罗文的授权也会下达。根据每艘战舰中,潜入纳米原种的数量,它们得到了各自的任务。
它们开始突变,有的突变成为菌毯种子,有的突变成为虫后卵,而有的则直接突变成后勤或防守单位的幼崽。
其中有一款腕足型的陷阱类单位,因为构造简单,需要能量少,发育迅速等特点,而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