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更适合当一个词人。

“如果说在诗词一道李煜可问鼎巅峰,那么在做皇帝上,他就远远不如了。”

“时代的浪潮是如此无情,五代十国该落幕了。”

李一转回正题,“遗憾的是,攻灭南唐就是赵匡胤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战了,此后直到人生的终点,他还是没有统一天下。”

“尽管赵匡胤建立北宋,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但是直到宋太宗时期才出兵灭了北汉,至此十国宣告结束。”】

第218章

【“在军事上不断进取的同时,赵匡胤也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以及“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创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很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也是少有的没有杀功臣的皇帝之一。”

“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上位方式特殊的皇帝,他同样忌惮武将,但是他虽然忌惮,却没有用杀杀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戏幕。”

李一调侃道:“兄弟们啊,你们看,现在大家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大哥我说带你们发财就带你们发财,没骗人吧,现在你们小日子过得不错吧,为了不伤兄弟感情,咱可就先小人后君子,大家交出兵权,以后就还是好兄弟嘛。”

“赵匡胤当然不可能这么说,我自己编的,但是意思到位就行了。”

“彼时国家逐渐稳定,为了防止武将骄纵,滋生出野心,收拢兵权确实很有必要,只要不是过河拆桥就不算啥。”

李一摸了摸下巴,“说起来,赵匡胤这个人是有点矛盾的,你说他重情重义吧,他偏偏欺负兄弟的孤儿寡母,你说他薄情寡义吧,偏偏他对柴家后人还不错,对一起打仗的兄弟也是给足待遇,和平收回兵权。

历史上杀功臣的皇帝不少,可是这从来不是赵匡胤的最优选。”

“在某方面来说,作为皇帝,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好上司。”】

宋太祖时期的武将们挠了挠头,那确实,比起历史上那些被兔死狗烹的武将,他们可好多了。

【“收拢兵权是必要的,也是政治正确。”李一继续道:“如此才能君臣相得,避免不必要的兵祸。

以及还是很有必要说一下,战乱时重武,和平时则文官势大,这在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而赵匡胤出于五代十国的特殊背景和自身经历,对武将确实更加防备一点。

而后人根据“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理由,认为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赵匡胤在位时所定下的。

但赵匡胤实际上是抑武却也并不太重文的,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

对于赵匡胤来说,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更不会向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

赵匡胤不止点头,他哪知道后面的皇帝能把文武搞得完全失衡,正常皇帝都要分衡而制,这才是正理好吧。

【“此外,赵匡胤又继续完善科举制,又根据国情重新修订法律。

宋朝建立之处,多有言及《刑统》条目不便者,赵匡胤采纳判大理寺事窦仪的建议,命其主持修订,至乾德元年重定《宋刑统》。

赵匡胤下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

《宋刑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这里的刻板可不是刻板印象的刻板,而是一种印刷术,并且刻板印刷术为我国颁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