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眼睛看。朱棣笑了笑,他才是正确的!
【“当时朱允炆见局势不利,又想和谈,但这一次朱棣不和他周旋了。
六月初一日,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
此时朱棣已经越来越深入腹地,客
', '')('场作战,燕军战不利,朱棣不得不计划议和北还。但是这时候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
嗯,这是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李一emmm,“改天兄弟相残,锅扣朱棣身上,他肯定不冤。”】
永乐大帝朱棣:……嗯,这容他想想怎么狡辩狡辩
太子朱高炽:……呵呵。
汉王朱高煦:……呵呵。
【“战局情形再次发生变化,随后朝廷军队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
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此时朱棣的军队距京师已经不到30公里,朝廷大震。”
李一笑道:“三年,朱棣终于还是打到了这里,一国的首都。当然,这不代表朱棣就真的稳赢,从来敌人兵临城下最后被反杀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这时候的京城内按说有军队有存粮,要坚守到援军到达不是没可能。如果真的能受到援军抵达,那时候被两面包抄的就是朱棣了,局势一下子就能逆转。
可是,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朱棣,胜利的天平从来没有倒向朱允炆。”
“当是时,朝廷内的人各有算盘,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有的则反对,还有的想要投降,种种不一。
这时候,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
朱允炆同意他的意见,又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
六月初九,朝廷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可是如果朱允炆真的交出人,那才是真的寒了人心。
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无果。
六月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时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被一群文官围殴。
次日,燕军抵金陵。
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
“可是此时城内人心早就惶惶不安,真要说起来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反正都是老朱家的皇子皇孙,朱允炆当皇帝还是朱棣当皇帝,对这些大臣勋贵有差别吗?没有。
朱棣当皇帝,他们也不算对不起朱元璋,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所以很多人都倾向朱棣,毕竟真要说起来,之所以有这场战争,还不是朱允炆自己太过分,生生逼反朱棣。
当初朱允炆放弃了舆论高地在这时候终于反噬他了。
如果他削藩足够快,动静不会太大,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可是他偏偏瞎搞,又搞不定,自己作没皇帝之位,怪谁?
人心背弃,于是朱允炆被抛弃了。
他能杀一个徐增寿,可还有无数个徐增寿,当燕军兵临城下时,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