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4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事。”

李一一言难尽道:“怎么说呢,真的就是你高兴就好吧。”虽然朱棣确实运气很好,但是这和真武大帝有什么关系呢?要不是他自己努力能干,一份运气九分实力,也当不了皇帝,哪怕当了皇帝不好好干也会和朱允炆一样呗赶下台。

与其感谢真武大帝,不如感谢士兵和百姓吧。

算了,和迷信的人说不清。】

明太宗朱棣轻咳一声,反正就是力求一个安心。

【“在对待少数民族上,朱棣选择“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方式。”

“在外交上,则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贡外交。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

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因为贡使日多,朱棣甚至下令重置洪武中废罢的市舶司。

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了四夷馆,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四夷馆下设有朝鲜、日本、安南、暹罗、鞑靼、满剌加、畏兀兀、琉球8个馆,并且要求馆内工作人员熟悉外语,以利于接待时的相互交谈,同时设会同馆接待外国使臣。”

“麻蛋,这时候外交明明搞的很好啊,连外语人才也不少,正是搞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好时机啊。”李一郁闷了一下,怎么说呢,就和大家一样的想法,很可惜很遗憾。

“永乐时期,共有4个国家的国王先后7次来访,共有来华使节318次。

其中,浡泥国王、苏禄国王和古麻剌朗国王在死后均葬于华夏境内,其陵墓至今犹存,成为中外友好的历史见证,如今更是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景区。

而这种情况是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的,也从侧面表明,永乐年间的海外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古代中外元首外交的先例。”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虎头蛇尾了。”在这一点上,李一对明清都一视同仁的绝望,前面几个还不错的明朝皇帝没有做的事情,就不要指望后面陷入争权夺利的皇帝能搞。】

朱棣决定回头再加大对郑和的支持,并且解了海禁。

本来海禁不海禁的他其实无所谓,毕竟是老头子立下的政策,看不出什么影响也就无所谓,没想到后续却似乎引发很大的惨剧。

朱棣决定分出一部分精力搞搞这个海上丝绸之路。

毕竟听起来好处是大大的,他还是很缺钱的。

朱元璋揉揉额头,这事他还得再思虑一下,放开海贸又不是一句话,后面还有成堆的问题呢。

李一见针插缝的碎碎念终于让大明皇帝们重视海上贸易还有所谓的西方,嗯,这个是未来的大敌,姑且先记着,毕竟是在海的另一边,太遥远了。

就算想给后人先解决这个大敌,可是,真的很遥远啊,一旦到了大海很多事情就是不可预测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件事能给大明带来多少利益,要不然这一代他们搞,下一代就放弃,那也是白费功夫不是。

一件事只有足够的利益才能驱使人们前赴后继。

【“总之,如果明朝时期开始发展海外贸易,真是不敢想象会多强大。”李一决定整理一份海上丝绸之路和近代史的资料给朱元璋朱棣几个还不错的皇帝。

她一本正经道:“明朝能不能暴富就看这波了啊老铁们。”】

朱棣哭笑不得,天幕又在说奇奇怪怪的话了。

【“李一给大家描述一个搞海外贸易的美好前途,才笑意盈盈道:“他壮年起兵,夺取帝位,是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

他五征漠北,攻下越南,于武功上成就卓然,历史上能以皇帝之身在狼居胥山下祭告天地,获得武将的最高荣誉“勒石燕然”仅他一人,这是一个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