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远了,李一收回心神,没好气道:“赵匡义这个跟头栽得他怕了,从此再也不提北伐契丹之事,开始转向文治。”
“诚然赵匡义的崇文的行为确实使大宋文化高速发展,成为历朝历代中最为文化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但是在这之后的大宋扭曲变态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了。”
“大宋变大怂,大送,都是你赵宋皇室应得,只是可怜无
', '')('定河边骨,何其无辜,令人怜惜。
百姓遇上你赵宋皇帝,简直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第235章
赵匡胤沉默着,一言不发,能说什么呢?说那不是他的后裔,跟他没有关系吗?
可是这是他一手建立的国家!若非他大意让那个混账玩意得手篡位,才导致大宋继任者如此不堪……他问心有愧。
宋太宗讪讪一笑,这,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情,他在位时大宋明明好好的,哪里就能怪他,都是子孙不肖。
赵匡义:我也是受害者啊!
【李一研究道:“怎么样,这位高梁河车神看起来是不是和赵跑跑半差不差,这血缘的力量,啧啧,有时候你真的不得不服气啊。
祖孙俩隔了那么多代,依然透露出一股相似的气息,那是自骨子里就带着的怂包基因啊!”】
宋神宗眉心一跳,但是想起糟心的局势,又当作没听见,祖宗不该骂吗?该!
【“其实也不是没有第二次北伐,当时辽朝内部出现变化,主少国疑,出现内部不稳的情况,赵匡义虽然已经怕了,但是这时候一看可以趁火打劫,又觉得自己可以了。
可惜他碰见的萧太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女政治家,反正我估摸赵匡义多半没有人家厉害。“李一吐槽。
“你一个皇帝出兵打仗,人家内部不稳,太后虽然厉害,但是不够名正言顺,还要抽出手预防国内政变等等,就这样都能输……嗯,大概是来衬托人家萧太后的风采吧?”】
赵匡义闷不吭声,脸色更黑了。
可赵匡胤却眼睛一亮,主少国疑内部不稳,太后临朝,这是辽国内部未来几十年的局势吗?
说起来倒也确实是个好时机。赵匡胤扼腕,可惜那混账东西居然没有借此机会拿下点成果。
赵匡胤磨牙,恨自己处理的太早了,现在都没有借口再狠狠打一顿。
【“真的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作为皇帝,你选择御驾亲征那就是军队主心骨,结果一出现问题使先带头跑路导致死伤无数,这是没有担当,更无人君之责任。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最离谱的。
满城之战以后,赵匡义奉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每次打仗,他就待在宫里,然后靠着他那不知道有没有的千里眼顺风耳来拟订作战策略、机宜或“阵图”,严格控制和指挥将帅的一切行动。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因为战局难以控制,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所以将领要知道学会临机应变,抓住机会。但赵匡义牛逼啊,居然条条框框给你限定上了,这是什么傻逼策略啊!
也幸亏这时候的武将还没有后来被压制那么惨,真的上了战场上,局势变化莫测,往往还是咬咬牙,根据局势做出相应选择。
据说当时李继隆等将领根据前线情况,往往不按赵炅所授“阵图”作战,从而取得胜利。
对,不老实的多半能赢,老实听话不但别想赢,可能损失惨重,丢了自己的小命,但凡因此而死的人命铁定算他赵匡义头上,什么智障。”】
叒被骂的赵匡义差点没憋住发怒,显然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只觉得这个世界吵闹无比。
【“大宋没有二世而亡全靠将领还算靠谱,而敌人还没有那么强大,同样有各种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