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批评唐玄宗的部分,其他当做不存在。”李一吐槽,这个cp我不磕啊!
“不过全文从艺术和文字的运用上来说,确实非常绝啦。”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短短几句描写出一个绝世美人,白居易的运笔用词真的好绝了。”而且真的好现代啊。李一感叹,不愧是要写令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诗的大诗人。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呵呵,皇帝开始沉迷女色,享受生活了。”李一认真的反驳,“当年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可干不出抢自己儿媳妇入宫的事情,后来的唐玄宗没有杨贵妃也可以有无数杨贵妃,可不是杨贵妃入宫后才堕落的。”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但现在又多宠爱,变故发生后的冷酷无情对比就多鲜明,美人再好,怎么比得上自己的江山呢?如此又何必故作深情?”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不是,她的魂魄敢来,你唐玄宗真的敢见吗?”李一发自内心的表示,“也不怕是鬼魂来索命。”】
多少女子暗暗道一声晦气,人你杀的,深情你演的,什么都你做了,还要说什么?
唐玄宗倒是被说的头皮发麻,这活人死人他都不想见了,谢谢啊。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一嗤笑,“最后一句和长恨歌相呼应。”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诗的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是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
“总体来说全诗同情远远超过了讽刺,古人们读这首诗也往往深爱其“风情”,而忘记了“戒鉴”。这也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对唐玄宗的看法存在矛盾。”
“中唐时代普遍存在的怀念盛世、不满现实的社会思潮。因为唐玄宗之后一连几个皇帝都昏庸无能,加上长期不能平息战乱,人民生活越来越痛苦,自然就产生了对唐玄宗的怀念。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对一个妃子过分宠爱本不算一回事,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也绝不是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那么,杨贵妃的惨死就不是罪有应得,自然引起人们的同情。
而且唐玄宗前期给人民的良好印象是深刻的,即使到了天宝后期,人民生活总的来说也还是比中唐时期好得多,这跟比惨似的,当年安史之乱时大家觉得很惨了,结果之后的日子更难过了,自然就又觉得唐玄宗更好一点。”
“一个被小人蒙蔽的英主。”
李一却叹息,那时候究竟多惨,才能连唐玄宗这样的屑都怀念起来了。
“其实到现在,对唐玄宗也是两极评价。”
“谁能不喜欢那样的开元盛世呢?”于是也就越发憎恨毁了这一切的唐玄宗。】
第256章
【“诗人们的朋友圈一向是很广阔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只能算是酒肉朋友,少数讲究的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付性命的朋友却极少,然而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却称得上一段佳话。
他们志同道合,又一起推动新乐府诗运动,哪怕是历史上也认可他们的友情。”
“当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谪九江的消息,很是震惊悲凉,甚至写下了‘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的诗,由此可见二人的友谊,也无怪被后人并称为元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