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0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唐初八史中的五史都是他奉命总撰的。

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唐太宗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

“在他过世后,唐太宗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凌烟阁他更是位居第四,死后极尽衰荣。”】

魏征愣了愣,抿唇,然后更加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陛下……”他正要说什么,然后就被更难过的大唐皇帝陛下握住手,眼泪汪汪的殷勤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讳疾忌医什么的。

……算了,有点招架不住。魏征决定今天先放弃劝谏

', '')('了。

李世民心里悄悄比了个耶,好耶,蒙混过关。

他当然很难过,亲手一个个送走自己臣子什么的了,这种事情再来几次他都没办法麻木,只会更加痛苦。

但是,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还好好的,以后也肯定都长命百岁,没错,肯定会的!

【“还有十八学士的其他人,虞世南、于敬宁、孔颖达等人,无一不是名动一时的大佬,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十八学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共同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

“贞观之治从来不是唐太宗一个人的治世,而是一群人的治世,是所有人一同努力的结果。”】

李世民忍不住直点头,是极是极,玄龄如晦都很厉害,魏征虽然也总是气他,但是他说的也总是有道理,还有无忌,总是支持他的……天幕老是夸他,可是如果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丰功伟绩,那一定是因为有他们的辅佐。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良朋益友,他的不可或缺。

【“如果不是有唐太宗,不是有这么多贤臣良将,那么在天崩开局的大唐初年,也不可能缔造这样的盛世。”李一说到这里,却依然面带微笑,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因为他们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第311章

【“我们都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与灾难抗争的历史。

历朝历代,哪个时期没有走在赈灾的路上呢?哦,还是有的,碰见昏君的时候,昏君就是不管天下人的死活,自己怎么快乐怎么来。”

像是想起什么晦气玩意,李一连忙摇头,然后诚恳道:“谁懂啊?唐太宗陛下是很贤明很牛逼没错,可他幸运又实在不幸运。

当皇帝按说都是好事,但若哪个皇帝碰见他这样的开局,那大概是要绝望了。”

“我们的倒霉蛋二凤陛下,登基后才改元,第一年就碰见一场罕见的霜灾横扫北部,当时唐朝的几个粮食主产区都遭到了重创,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然后贞观二年,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关中地区又遭遇旱灾,那时候长安地区发生了规模庞大的蝗灾,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颗粒无收,一时间长安地区饿殍遍野,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还有贞观三年,大水,洪灾,五洲出现蝗灾,关内大旱;贞观四年,三洲出现蝗灾,大旱,三洲发大水;贞观六年数洲发大水,贞观七年三十多洲大水……还有鼠灾,疫情等等。

古人喜欢将自然灾害和君王德行捆绑在一起,这当然能规范帝王的言行举止,以免因为帝王的所作所为,而伤害到国家和百姓。

但是,实事求是来说,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换任何一个没有道德瑕疵的人去当这个唐皇,该出现的天灾依然会出现。”

李一叹了口气,“可当时谁知道呢?而唐太宗的继位方式又令人诟病,在这种情况,出现各种天灾人祸,他可不就被攻讦了,都说这是天谴,是他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报应,可能他自己都迷茫了。”】

李世民眼神一暗。

【“可能对于这位盛誉在身的伟大帝皇来说,这是他身上唯一可以被实锤的污点了吧。”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