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极人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贵极人臣 第10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时春定定地看着她,她的脸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红晕,双眼明亮如星子,朝气和锐气重新在她身上出现,她又开始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又问道:“那第二步呢?”

月池开始来回踱步,慢慢思索着说:“第二步,我想效仿先辈,设立数个缿筒,到处摆放,让百姓可以匿名投状纸进来。这样,我通过筛选,将其分门别类,交托到各级官吏和里老手中,要他们一桩桩地处置。”

时春听到了一个崭新的名词:“缿筒是什么?”

月池道:“是西汉赵广汉的创制,仿照存钱罐的模样而设立的举报箱,形状就像瓶子一样,顶端只有一个小孔,状纸一投进去,就取不出来,除非手里有钥匙。我还可以张贴说一定会保守秘密,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哎,大姐,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她转过身望向她,阳光从她的身后慢慢流淌进来,轻盈柔软得就像梦一样。时春的眼角突然有些湿润,她吸了吸鼻子,笑道:“当然可行了。我觉得你这样就很好,比起在京里和那群混账勾心斗角,如今做得事虽小,却有意义多了。”

月池想了想叹道:“可如不勾心斗角,就只能动一些边边角角。”

这下轮到时春来拍拍她的肩膀:“没事的,没事的,我们这些乡下人比宫里人要有良心得多,也要苦得多,只要能保命糊口,就很好了。咱们慢慢来,能捞一个是一个,捞两个就是赚了!”

月池笑道:“对,捞两个就是赚!”

月池素来是个行动派,打定了注意之后,第二日就去见了都御史刘达。刘达在知晓她不收厚礼,又处置衙役之后,心中就有些惴惴不安,不管在哪个时候,能拿钱解决的事就不算大事,如果既不贪财又不好色,那就证明此人所图甚大,不是个好相与的。

他在听月池说罢来意后,就感觉十分棘手,因为若是帮了忙,万一李越得罪了人,他也要受池鱼之殃,可出言阻止,开罪了李越,也不是明智之举。

他索性让出讼议之权,只道:“您果然是年少有为,一心为民呐。此事老夫本应亲自出面,与您一同主理此事,只可惜,为防鞑靼来犯,老夫得去主持营修防御工程,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若这样,您就在巡按察院主事,院中的官吏悉听您的调遣,您看如何?”

月池看到他闪烁的神色,就知晓他打得是什么主意,她乐得独掌一院,怎会不应允。她想了想还道:“院中的衙役数目有限,恐不够用。前日抓捕流民和犯人,有劳朱总兵差人,您看是否可以向朱总兵求一道令牌?”

刘达道:“您既开了口,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们这就去与朱总兵商议,索性让他拨一队人马听从李御史的号令。这儿就是兵多,尽管用。”

月池笑道:“这感情好,有劳刘翁费心了。”这下有了公堂,有了官吏,还有了兵卒,还有刘公公在一旁搭手,做事就要方便许多。

月池即刻就差工匠定做了数十个缿筒,又让兵士将缿筒安置在小巷深处,又命师爷写了几十张告示贴到了公示处。刚开始,所有的缿筒都是空空如也。后来,月池派遣士卒抓捕流民,将这些人全部充作劳改犯,和乡民一起修建水利等公共设施。

至于资金和具体营造安排,全部由刘瑾负责。虽说地方上太监本来就对城池营建有建言献策之权,但他没想到,自己落到这里来,竟然混到了在村里给这些下等人做监工的地步。可李越以势压人,他不得不从,并且只要有工程就有牟利的机会,他手里有了钱,就能打自己的小九九。是以,刘公公还真是干得热火朝天,效率奇高。

村中没有流民,治安自然是立竿见影地改善,而堤坝、水井和蓄水池等的修建,又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慢慢的,村里人对这个新来大官的感官有了变化,缿筒之中也开始有了状纸了。

月池每日看着这些状纸,真是哭笑不得,大部分都是财产纠纷,雇工与雇主间的矛盾,地主与佃户之间的拉扯。虽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月池也没指望一上来就办个大案,要是连小事都断不好,老百姓怎么敢将大事托付于她。

她将状纸依照原告、被告的身份分派给里老、绅士、知县和知府,全程注目、责令他们速速办理。这也让总兵官朱振、都御史刘达以及京中的勋贵放下心来,还以为李越是要闹个大新闻,没想到只是这些事,那还是多盯着万岁这边,不必对他空耗神思了。

皇上亲阅东官厅,可是多少年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其背后的政治意味,让人不由深思。

第194章弹剑歌和志阆巅

今日既是大阅之礼,也是谢师之礼。

《明史·礼志》有云:“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禡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皇帝亲自参加的京师阅兵典礼被称为“大阅”,是最为隆重的军政之礼。

在洪武至永乐年间,大阅之礼经常举行,往往是在皇帝御驾亲征之前,由皇帝亲自检阅军队。但随着重文抑武的加剧,皇帝们的体格也一代不如一代,阅兵礼在朱厚照的爷爷宪宗爷时,一共就小打小闹地举行了三次,其中还有两次,都是在西苑办的。在父亲孝宗爷在位时,更是一次都没有举行过。而正德爷登基后,他破天荒地说要办了,而且不是在西苑里凑合来一场,他是要去近郊大办。

这可难坏了众人,在朝会上是众口一词,都说没钱,没有必要搞这些繁文缛节。

朱厚照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他道:“朕也知晓国家艰难,太仓空虚。先帝在时,朕便主持削减宫中开支,这些年来不论是两宫千秋还是朕的万寿,都以简朴为主。怎么,即便如此,还是连一场大阅的银钱都凑不出吗。唉,那朕明日就只喝粥果腹罢了。光禄寺卿来算算,朕喝多少天粥,能勉强凑够这阅兵的银钱?”

这种混不吝的话,古往今来也只有他能说出口,虽说大家都知道,他是绝不可能只喝粥的。可他这话既然说出口,就算是装样子,大家伙也不能直挺挺立着了。百官都齐齐跪下,言说万万不可。光禄寺卿更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不是在谈大阅吗,怎么会扯到他头上来。

他忙伏地道:“圣上万金之躯,又正值壮年,怎可如此损毁,叫臣等委实良心难安啊!”

他忽觉恍然大悟,万岁一定是又嫌弃光禄寺既花钱多,饭又做得难吃了。万岁做太子时整顿宫廷财政,也一并好好敲打了光禄寺,问他为何开国时每年都只需十来万白银,如今每年却要花上三十万之多。八千多名厨子做得饭,连经筵上的臣子都吃不下,只能去喂饱仆从。圣上还责骂他道:“这就是身为小九卿做得事,连寻常管家都不及?”

他那次被唬得日夜难安,回去好生整顿了一番,将厨子裁到了六千名,又少贪钱送礼,将花费压到了二十万白银左右。看来这还是压得还不够。

他忙道:“万岁恕罪,万岁恕罪,微臣定当竭尽全力,好生整顿寺内财务。还请圣上千万保重龙体才是。”

朱厚照高居宝座之上,手下的蟠龙扶手辉煌夺目。他道:“鞑靼连年犯边,杀我军士,害我百姓,朕为天子,不能庇护子民,连阅兵练兵的银钱都拿不出,叫朕还有何脸面保重自个儿。”

文武百官的头伏得更低了,从内阁首辅和勋贵武将开始,都在一一请罪。《国语》有言“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皇上若一味强逼,他们还可直言劝谏,可他如今竟然学会了以退为进。皇上这样说来,他们若再想不出法子来办大阅,便是既不能抵御外敌,又不能侍奉主上,日后史家工笔,岂不是满纸的庸臣。

可若要办大阅,也是件难事。户部提出,他们需要筹集资金。礼部尚书表示《大明会典》和《大明集礼》都没有先例可行,种种仪制需要礼部再重新商议。工部尚书请旨是不是得修个观军台,再整修道路,镇远侯和王侍郎也表示东官厅演练方阵、骑射也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一起了一个头,就有遥遥无期之态。

朱厚照听得逐渐皱起了眉,可不能这个样子,这拖字诀一起,说不定要到明年去。他多次督促加快进度,最后还是新入阁的东阁大学士予以了解决之道。

杨廷和道:“我朝太祖皇帝有言‘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若弓马不素习而欲攻战,鲜不败者,故使汝等练之。’今圣上秉承祖训,行大阅之礼,也是为督促众兵士勤加演练,不堕先辈之雄风。即如此,何不免去繁文缛节,以演兵对阵为重,一来避免靡费,二来激励士卒。”

这番话正说到朱厚照心坎上,他本来就只是借大阅督厉众军,敲打各级将官而已,朝廷穷成了这样,他也不忍将军费花在这些虚事上。因此,他听罢之后,龙颜大悦,索性就让杨廷和牵头来主持大阅事宜。杨廷和领命后,果然办得妥妥贴贴,让朱厚照都暗道:“提杨先生入阁,委以重任,果然是明智之举。”

到了大阅当日,朱厚照难得高高兴兴地早起,在侍从的服饰下着戎服。只见他头戴抹金凤翅盔,身上内着五彩云龙纹窄袖袍,外罩鱼鳞叶明甲。这罩甲精细非常,前胸有赤金云龙装饰,两肩也有金色兽头肩甲。他多年习武,身姿挺拔,又是身居高位,气度非比寻常,穿上这一身,再佩上腰刀、箭囊,尽管前些日子因病瘦了不少,也不损他雄姿英发之态。

他在落地穿衣镜前转了两三回圈,左右都止不住地夸赞:“圣上威武如此,真乃我朝第一美丈夫!”

第一美丈夫?朱厚照面上笑意一僵,他斥道:“朕又不是那虚有其表、倔头倔脑的小白脸,要脸蛋作甚,没得让人耻笑。”

那小太监一愣,忙自打嘴巴道:“是是是,是奴才说错了,万岁是、是满腹真才实学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得鞑靼人,满地找牙……”

朱厚照听这没头没脑的话不由笑骂道:“行了,大喜的日子,朕不想见血。下去吧。”

语罢,他就骑上他的枣红马,在官军簇拥下,直奔长安左门,一路上钲鼓齐鸣,好不声势浩大。按理说出了皇城,就应封锁道路,让百姓回避。但正德爷觉得,应该让京城百姓都瞻仰他的天颜才是,于是他不顾群臣反对,允许百姓夹道欢迎,在楼宇中观看。

一时之间,鲜花满天飞舞,欢呼声一重比一重高亢,朱厚照单手牵马,一路都在挥手。从长安左门到安定门这一截路,竟然生生走了一个多时辰。等到了阅兵场后,武将是戎服跪迎,文职上官就是一身大红便服。待朱厚照坐进了御幄后,大阅典礼就正式开始了。

礼部议出的流程是先是阵型操演,再依次阅射、阅火器。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每一流程,皇帝本人都要亲自掺和进去。李东阳等老臣正立在看台下,忽然之间,眼前的走方阵的将士都开始动起来,一时只见尘土四起,旌旗烈烈。一群老大爷,老眼昏花,半晌都不知发生了何事,就听阅兵场中央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列六花阵!”

随着帅旗的指挥,士卒在短暂的惊慌后,飞快奔到相应的位置上,在一阵兵荒马乱后,终于成了阵型,外侧形成了六个方阵,而在方阵中央是一个圆阵。六个方阵围绕着一个圆阵,就好似六朵花瓣绕着花蕊一般,六花之名由此而起。

这是唐时大将李靖的创制,堪称是将帅必学之阵,在场的许多武将也认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