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六十九章 停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白高国的政治誓言什么时候真过?

当初,景宗与刚浪凌、野利遇乞这两个实力派在天都山对天地神明盟誓,许与之共国家,并命两人分左右厢而治,以争取这两个人的全力支持。

但等景宗打赢了立国的三大战后,猜猜看发生了什么?

刚浪凌谋逆,族!

号称天都大王的野利遇乞也因谋反,族!

为了羞辱野利家,景宗甚至强纳太子宁令哥的太子妃没移氏为皇后。

野利家的外甥,太子宁令哥因此发狂,冲入宫中,切了景宗的象鼻子。

而那位没移皇后,就是当年破丑家卖掉的——在和辽人作战时,负责掩护没移家的破丑家主力,忽然撤退,将没移家以及没移皇后丢给了辽人。

嵬名破丑就是因为自家的这个功劳,才得以被毅宗(李谅祚)赐婚,迎娶景宗的女儿,并成为如今大白高国的实权派。(没移氏是元昊公开册立的皇后,理论上可以与没藏太后分权)。

有着这些前车之鉴。

嵬名破丑又岂能不防?

但没有关系!

国相和太后相争,这在嵬名破丑眼中,是一个机会!

一个取代梁氏的机会!

就像当年,景宗和野利家生隙,于是野利家的媳妇没藏氏与景宗私通,协助景宗干掉野利家。

也如当初,没藏太后和其哥哥没藏讹庞生隙,于是,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与毅宗私通,接着协助毅宗,拨乱反正,将没藏家灭族!

对嵬名破丑来说,现在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梁氏没有一个破丑家的儿媳。

但不要紧,小兀卒才三岁多,破丑家可以慢慢等,这个作业,总归可以抄成功。

……

元祐元年十一月丙戌(初二)。

夏国王乾顺,遣使来送盟书。

随着盟书抵京,宋夏两国正式开始恢复和平。

两宫旋即下诏,诏沿边诸路,各依旨意,退回元丰八年边境,并诏河东吕惠卿,送还伪驸马拽厥嵬名。

同时诏熙河路赵卨、向宗回、高公纪,以诏书到日,晓瑜西夏国相,命其退兵,更当约束诸将,不得擅自生事,以伤和气。

这些旨意,既是两宫的意思。

也是都堂宰执们的集体意志。

赵煦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只能是默许。

没办法!

这场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

不过从八月打到现在,且除熙河外的大部分战事,在九月底、十月初就已经结束。

但问题是……

户部的财政,真的是撑不住了。

今年东南六路的夏税,甚至都还没有进左藏,就已经花光了。

为了兑现军赏和支应战事,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永兴军、河东路的常平仓,则都已经空了。

诸路常平官、转运使,纷纷上书朝廷,要么调拨钱帛给他们填补亏空,要么允许他们加税。

韩绛都快退休了,本来可以躺着喝茶,因为战争,不得不起来做事。

他一边安抚诸路,一边联系各地,与诸路转运使、常平官频繁沟通——韩绛的政治资源深厚到可怕,陕西转运使范纯粹是他幕府里出来的(见《皇宋故冯翊郡郡君墓志铭》),京东路都转运使熊本是他入京拜相后收的小弟,知永兴军邓绾,在他手底下当过官。

而这些人都是和战争相关,或者负责为战争输送钱帛的(京东都路在熙、丰时代,长期为陕西提供军费、军赏,吴居厚搜刮的钱帛除了送到神宗内库的,其他的都去了陕西)。

除了这些人,韩绛还和江宁的王安礼、扬州的曾布、苏州的韩缜、杭州的蒲宗孟、许州的黄履,都有着交情。

在其沟通下,各路勉强咬牙,又挤出了许多钱,支应战争。

特别是江宁、扬州、杭州,将本州的公使钱以及免役宽剩钱都拿出了一大半,转输户部,以支应战争。

加上吕公著的活动——吕公著也是个人脉狂魔。

作为嘉佑四友之一。

他在天下州郡的门生故旧,数之不尽,比韩绛只多不少,只不过他的人脉基本集中在旧党士大夫群体里,而这些人占据的地方,普遍不太富裕,能挤出来供应中枢的钱帛有点少。

可到底也挤出了一些钱帛,加上两宫批给的两百万贯封桩钱。

这才让战争维持下来,而没有和过去一样向民间加税。

但再打下去,恐怕朝廷就只能加税了。

如今是十一月,在这个时候加税……恐怕会出现年关的时候,税吏跑进民宅,将百姓父子、夫妻给抓起来逼税的事情……

一旦如此,太学里的太学生,还有坊间的那些措大,恐怕就要上街背《石壕吏》了。

届时,朝廷将颜面扫地!

故此,赵煦也只是叹息两声,在心中默默祝福熙河路,多抓一点青壮俘虏,多回几口血。

同时,默默的写下手诏,然后交给石得一,命其以急脚马递送去环庆路、鄜延路、河东路,晓瑜章楶、刘昌祚、吕惠卿——朝廷和议已定,不可无诏生事。

尤其是吕惠卿!

赵煦很担心,他要是不下这个手诏,明年开春,吕惠卿很可能会继续派人去打党项人的草谷。

吕惠卿这个人的胆子是特别大的,他也特别敢冒险。

隔日,丁巳(初三)。

赵煦在保慈宫陪着向太后,用完早膳,母子两人到了庆寿宫,给太皇太后请了安。

赵煦就和往常一样,从庆寿宫前往集英殿参加经筵。

但在离开庆寿宫的时候,赵煦的眼角,瞥到了在庆寿宫的閤门下排队等候的一个熟悉的身影。

童贯!

赵煦看着童贯的身影,心中就已经明悟了。

“想来,童贯这一次是来陛辞的了……”

算算时间,王安石的六十五岁生辰,也就十天了,准确的说,应该是九天(王安石的出生时间是天禧五年十一月甲申(十三)辰时,西历则是公元1021年12月19日早上八点)。

“看来,两宫也是纠结了很久啊。”

“不然的话,她们不大可能,拖到现在才准备好派人去江宁……时间上太赶了!”

九天时间,虽然足够汴京使者抵达江宁。

但终究容错的时间太少。

“这也正常!”赵煦砸吧了一下嘴巴,他能理解两宫的这种纠结。

一方面,她们是确实不喜欢王安石。

可另一方面,现在的王安石,却又是她们忽略的一个人。

即使排除赵煦的因素,也是如此。

因为,现在的朝中重臣,起码有一半是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新党。

这样想着,赵煦想起了另一个事情。

吏部的王子韶前些天上书报告,说是右相吕公著越过吏部正常的注阙除授程序,插手了一个选人的除授。

他把一个叫王棣的年轻官员,放到了他自己的令厅里,担任中书逐房习学公事。

王子韶在奏疏里表示,这是越权,王棣还未入京,也未经过吏部身言书判,右相就将此人安排于都堂宰相令厅!

所以,王子韶据此怀疑,这里面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因此他请求赵煦调查这个事情,以防止右相‘任人唯亲’。

其气急败坏的样子赵煦在宫中都能感受到!

王棣是谁?

赵煦还能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