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刺史欠身笑道:“卢国公话糙理不糙,百姓们就是这么想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啊。”
这就是红旗渠精神啊。
自带干粮行礼工具,三十万人,历时九年半,削平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架设一百五十一个渡槽,挖出二百多个隧洞。
李承乾沉吟许久,看着一脸殷切的崔刺史,最后点下头,转头喊:“柳奭。”
中书舍人柳奭策马过来:“给房相去一封信,同意兰州到平凉拓宽路面打御道地基,同意长安到襄阳拓宽路面打地基,工具粮食行礼由州府解决并且记录在案,三年后将会按照一天三文至五文钱的规定加上利息进行支付。”
“陛下,那其他地方呢?”程咬金懵了,现在你虽然不给钱,但以后还是给钱了,白用不好吗。况且就支持这两个地方,其他地方呢?
李承乾看看两人摇摇头:“水泥产量有限,主要是掌握技术并且可靠的工匠太少。暂时先开放这两个地方,等缓上两三年就能建立新的水泥工坊。”
现在已经聘用了皇朝水泥坊的负责人,这两年大部分精力将会是拓展运河沿线以及长安和长安至灵州这条路,水泥工坊也会设在这些路线附近,就这还是一步步扩张,两三年内没办法去其他地方。主要是你不能制造出来水泥从长安大老远一千多里地运到兰州这边吧,水泥没多少钱,运费比水泥还贵,朝廷得亏死。
程咬金:“现在拓宽路面,五年后再铺也行,省的他们闲着。”
李承乾摇摇头,之所以只说明那两条路,就是为了限制这种做法,他有自己的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可能在十年以后了。
回到大帐,所有朗将中郎将已经聚集过来,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武散官以及一些年轻将领。
程咬金通报一下各方军队的进展,并且宣布大军明日在此休息一天,另外就是炊事兵制作锅盔做干粮。
唐朝军队正常行军都是一人带几张硬邦邦的锅盔,到时候泡水吃,够一个人三天的饭量。
当然,现在唐俭采取了这种方式,之前的路上有的时候能吃上热乎的面汤。只不过再向西对于军粮的运输考验比较大,必须要用锅盔度日了。
第二天在大帐里接见了张玉,张玉四十出头,原本是一个往来于西域和长安的牛马商人,白手起家二十年,现如今有万贯家财。在听到朝廷聘用皇朝邮政的负责人后,当即决定捐献一万贯钱,并且不要俸钱不要爵位参与竞聘。
李承乾当面问他原因,原来是他的大儿子就是在和他跑行商的时候在薛延陀被杀的,后来听到李承乾在元日大朝会上的宣言哭了一宿,这一次自认对运输这一块有一些心得,就为了做贡献。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