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赵节前来叩拜。
赵节昨晚连夜从潼关赶回来,但最终也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拜见时眼睛红肿,可见哭了很长时间。
长广公主是公主,杨师道是外戚,丧葬之事需要宗正寺主持,而李承乾作为李家家主也要拿个主意。同时李承乾昨日前去探望,也得过来叩拜谢恩。
李承乾将赵节扶起来,叹息一声:“朕后悔没能早日将你召回,没能看到姑姑最后一面。”
赵节擦干眼泪说:“阿爷虽然是大唐两大闲人之一,但阿爷曾经和我说过,一定要以国事为重。去年前往河北道陛下本来不允,也是阿娘让我主动担下此事。阿娘说她不会教育孩子,将我们两个宠的太过,以为两个儿子都不成器,没想到我成器了,阿娘也会泉下有知。”
李承乾叹息一声,拍拍赵节肩膀。
长广公主溺爱孩子,杨师道整天就知道喝酒品茶吟诗作赋,对孩子的教育可想而知。但好在自己找对了用赵节的方法,赵节也明白了自己的长处,不再是游手好闲,反而是大有可为。
“朕已经着宗正寺礼部置办姑姑和你阿爷丧葬事宜,决定陪葬昭陵。但是场面上你出面不少,也要注意好休息。”
“谢陛下,臣年轻,还能扛得住。”
“你弟弟豫之那里……”李承乾沉吟一下,最后还是取出一张纸递过去,“这是朕昨日发现端倪,昨晚调查出来的。本来不应该这时候跟你说这些,但看杨豫之不像是能忍耐的人。”
纸张上明确记录自上个月永嘉公主探望长广公主一次后,一个月内连续探望三次。要知道两人一个三十一个五十一,岁数差距在呢,实则没多少感情。
而杨豫之这个月已经前往酂国公府两次,这有点频繁了啊。
孩子自出生头三年基本都是在母亲怀里度过,所以古代有守孝三年的规矩。三年内夫妻不得同房,不得参加聚会或者是应酬,也不得忙碌其他事务,就是在灵前守孝。
就是李承乾自登基之初也是守孝一月,而且初登宝座事务繁忙,皇帝更替国家不稳,有些事情也就简化了。但是其他人即使再简化也得一年啊,一个二十多岁整日流连花丛的小伙子让他守孝一年,李承乾不认为杨豫之能坚持的住。
赵节打开纸张,越看脸色越难看,最后更是额头青筋暴跳。
深吸一口气,微微欠身沉声道:“陛下说昨日发现端倪是……”
听到李承乾的诉说,赵节双眼都红了。
咬牙很久,猛然一躬身:“陛下,臣请陛下下旨,杨豫之回弘农守孝三年。”
虽然杨师道是外戚,但毕竟长广公主是二婚,不算是尚公主,所以其牌位要供奉在弘农杨氏宗祠。
赵节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如果杨豫之依旧留在长安,那窦奉节又是出外几个月进行征战,很有可能闯下大祸。到时候事发之后谁的面子都不能给,皇帝李承乾就得先把杨豫之杀了以稳定军心。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