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直接将纸张递给中书舍人柳奭:“颁布诏书,七月初一立即执行。同时重点重申尊重清明祭祖是缅怀先人,重视中秋团聚是重视现在的亲人。另外守孝期三月带俸钱,有人愿意多守孝也支持,但不发俸钱。其他假期照旧。”
柳奭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三省主官都在,当场走程序,立即颁布诏书。
四人离去,李承乾传诏李勣后问道:“子邵已经跟随朕五年了,也是有大才的,也该放你离开了。”
柳奭笑容满面的起身行礼:“陛下,中书舍人虽然只有正五品上,但陛下尊荣中书舍人就尊贵。臣虽然有些文采,写写文章,考据史册还是可以的,但是专职断事还是力有不逮。”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那就继续辛苦子邵了。”
柳奭柳子邵,河东柳氏人,这一点并不重要,世家现在比较老实。但是昨日孙传文禀报,柳奭派人到洛阳,从洛阳上船去南方,很有可能是去江南道福州了。
因为他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晋王李治王妃王氏的舅舅。
李承乾这句话就只是个试探,看柳奭的样子确实是很喜欢现在的中书舍人官职,不像是有其他目的。
李勣到来,李承乾直接申明自己的意思:“朕一直觉得将士在外镇守,家中妻儿被留在长安并非好事,所以朕想问问你的意见。”
李勣当即反对:“陛下,此举虽然有质子成分,但却也是无奈之举。不说对在外领军大将的一种忌惮,就是夫人孩子到了其驻防区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镇守一方权力太大,军中还好一些都是粗人,但是如果孩子夫人去了,恐怕会有些人从他们身上打开枷锁,容易出现问题。其实孩子夫人在长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无论是大将还是夫人孩子都是如此。天子脚下没人会太过骄纵,但是身处边疆却难以束缚。”
李承乾愣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理由。
不得不承认,这个理由很强大。
李勣又给了第二击:“其实在外镇守的将军也乐意如此,让陛下放心,自己还自在。”
紧接着第三击:“正妻和嫡长子留在长安也是有好处的,正妻和其他国公夫人交好,嫡长子也和其他孩子交际,如此家族才能长盛不衰。”
最后第四击:“天下最繁华莫过于长安,正妻和嫡长子也不愿意去。”
李承乾:“……”
含笑点头:“爱卿说的是,朕说的并不是让嫡长子和正妻前往镇守地,但在家也并非好事。孩子没有阿爷管教,妻子独守空房也是对其漠视,应该想一个办法。”
李勣皱眉沉思,半晌后有些气馁的摇摇头:“难以两全。况且一般领军的大将军中郎将朗将的嫡长子都已成年或者是成婚。之前设左卫的时候陛下也知道,左卫许多都是各位国公的孩子们,但左卫之前的战斗力也并不高。”
“现在许多国公家的孩子,包括臣的小儿子和一些庶出孩子都是闲着。把他们放在左卫,左卫战力堪忧,把他们放在军队里正式锻炼臣也不赞同,这样会形成军功权贵的传承,不利于皇权的稳定。”
李承乾沉吟良久微微点头,李勣的顾虑是对的。不说这些孩子们凭借家里的关系,以后参军也会更加一帆风顺,就是其将排挤寒门武将也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绝不能接受。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