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剌加、占城一带气候温暖、也不缺雨水,可一年三熟,只需在当地广种水稻,休说浙江一省,就是供应整个江南也绰绰有余!而且在那里种出来的粮食,就算运回江南,价格也比当地低,卖出丝绸赚一次,运回稻米售卖又能赚一次!如此以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大明王朝1566》里严嵩的“改稻为桑”方案最终失败,徐阶等反对派的抵制只是表象罢了,更本质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从外省调集粮食到浙江根本不可行。
且不说江苏巡抚赵贞吉就是徐阶的学生,肯定会拒绝从本省运粮过来,就算把江苏上下都换成严嵩的弟子门人也不行,因为江苏就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补上“改稻为桑”造成的粮食缺口。
农业社会生产能力有限,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并没有太多富裕,再加上抗风险能力差,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就有断粮的风险,突然出现几百万石粮食缺口,朝廷根本无力弥补。
但是朝廷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许长生也做不到,如今大明承平已久,江南又是人口密集的富裕地区,能开发的耕地早就开发光了,靠内部挖掘潜力显然不可能。
然而南洋一带却有的是无人耕种的土地,区区几百万石粮食完全可以生产地出来;而且现在福建船政艺圃已经开发出了能载货五千石的大船,把粮食从东南亚运到江南也不成问题。
如此以来,在浙江改稻为桑的物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说服当地百姓、官府同意这一方案了。
“一开始不能太着急,先选三两个县作为试点,最好是我们的人当县令的地方,再和当地大户订约,让他们先把自家的稻田改为桑田,学院教他们如何种桑、养蚕,给他们发放上等桑苗、蚕种,等生丝出来则由我们包销,若是期间出了岔子,只要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就包赔!而他们需要的粮食也由我们平价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