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融哲学智慧于日常生活,开篇就提到大家焦虑的来源,那么多功成名就的人,为什么还焦虑,还闷闷不乐,还郁郁寡欢。
开篇点题: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
成功人士也担心有一天人走茶凉啊。
那个如何降低焦虑呢,一个小笑话:要想获得成功的感觉,最佳途径莫过于选择一个稍逊于己的人作为朋友……。
周游是边看边乐,边思考。
不愧是大作家,能把这么枯燥的东西,写的这么有意思,怪不得能畅销那么久。
人性啊,真的是全世界都一样。
也就是周游原来看过翻译的作品,那部翻译的水平也很高,不然周游读起来还真些许的吃力,里面还是涉及到不少专业知识的。
看这本书,还有这点好处。
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在释怀中安详的睡着,压力顿无,什么焦虑啊,压力啊,都是自己给的。
抛却身份、地位、势利、过度期望等因素。
一个人可以活的很精采,也能通过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等方式来化解。
只有平静下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受到自己发出的呼吸。
在书的最后,也提到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无法或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但他们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残酷地被人称为失败者或者小角色。
他提供了很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来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这也是明朝那些事书最后的结尾。
不知道当年明月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或者译者也觉得这个结尾很不错。
反正,智慧的人,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大体相同的。
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存在标准答案。
每次坐飞机,也是有些尴尬,只有一个人陪着周游做头疼舱,剩下的做经济舱,也不是坐不起,还是李后亮做的决定。
做一个人,是为了方便照顾,以防万一。
前后离得很近,没必要都挤在一起。
旁边的人看到周游看书,刚开始还有些稀奇,因为坐飞机看书也不是没有人干过,现在又不给玩手机,有时候无聊捧一本书,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就是看到是英文书,有些诧异。
但也就是诧异一会,这是国际航班,看英文书太正常了,就是旁边的哥们,看一会就睡着了,翻得还挺快,前后交错着看,也不知道看的什么玩意。
不过,这哥们起了好奇心,要不是自己英语不行,怎么着也要拿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书,催眠效果这么好。
等到明天,自己也买一本。
还别说,周游在飞机上看书,还真有催眠的目的。
睡前看半个小时,十几分钟书,睡眠质量不要太好。
临近到达的时候,
旁边的哥们忍不住了:“你好,我叫黄龙彪,目前在莫斯科工作。”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