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十五章 左手音乐,右手哲学,星空文字,魔侠图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让、保罗、沙特(1905─1980),法国思想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巔峰作品。

1964年获选為诺贝尔文学奖,其后主动回绝该奖项,成為第一位拒绝奖项的诺贝尔奖得主。

沙特的哲学是一种激进的自由意志主义。这种理论和决定论相对,认為人类有绝对的自由。

「上帝已死」,尼采名言可以看作沙特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结果是人变成被拋弃的了。

因為在人的身内身外,都无法找到依託的东西。人没有存在的理由。而如果确实是存在先於本质,人就不能用一种天生的现有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没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上帝不存在,人就没有价值和戒律说明人的行為是正当的。没有价值领域。人孤寂独处,无可辩解。

这就是沙特说「人是被判定為自由」时想要表达的意思。因為一个人并不是自愿存在於世的,然而一旦存在,他就是自由的;但同时他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

「上帝已死」虽是沙特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但跟同时代的西方作家一样,在其的思想中也带有「上帝」的影子。

有学者认為,其是「反有神论」者,而不是持「无神论」。随之而来的问题可以借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卡拉玛左夫兄弟》一书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上帝,那麼所有事情都是允许的。」这句话来表达。

要理解沙特的自由,我们要知道另外两个重要的概念:自在,或自在的存在;自為,自為的存在。

「自在」是「是其所是」,「自為」是「是其所不是」。

举一个例子,刀子的存在是為了切割东西,它的存在有一个目的;然而人类的存在并没有任何目的――因為「上帝已死」――所以人类要為自己的存在创造价值,因此「存在先於本质」。

人是面向未来,具备无限可能的「自為」主体,而不是封闭的。沙特又提到了「焦虑」和「眩晕」。

沙特认為,人们感到焦虑,恰恰是因為人们的自由,人们感到了自由,但是无从选择。

比如

请收藏:m.qibaxs10.cc ', '')('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面临攻读研究生和就业之间的选择。他不能依赖任何东西作出选择,包括上帝,这样便没有任何因素使得他的选择成為一个必然。继续学业或就业,一切都要靠自己。

而「眩晕」则是「焦虑」的一种,人们在悬崖旁感到眩晕,是因為他意识到自己可以选择自杀――跳下去,而跳与不跳都由一个人自己决定。这是人类自由的表现。

在「眩晕」这个例子裡面,我们可以看到沙特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超越性」。超越性表现在人类在有多个选择的时候可以设想每个可能的后果,这样人类能够自己做出选择。

沙特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所谓「错信」。他把「错信」描述為「半透明状态」,他对错信的描述可以跟其对潜意识的反驳联繫起来理解,错信不能仅仅理解為自己欺骗自己,因此,通行的自欺是一个有问题的译法。

他否认潜意识的存在,以為不过是一种「错信」。这也可以跟其对「本质」,「中心」的反感联繫在一起。

他不认為存在什麼超验的「本质」,因而人是「必然自由」的。他认為错信是人对自己的自由的逃避和否定造成的。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约会,女人很清楚男人怀有亲近她的企图。因為她的自由,她必须在顺从和拒绝之间做出选择,可是她故意否定自己的这个自由,男人说的每一句话,她只理解其中的表面含义。

(梨树文学

请收藏:m.qibaxs10.cc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