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留在板桥集的黄钟时表爷爷现在怎么样了…,”黄大道乱想了一通,抵不住两个眼皮打架,也昏昏睡了过去。
第二日,还未破晓,黄大道就被捻子嘈杂的声音扰醒,大家仍然像头天一样,载着黄大道继续赶路。
经过这一夜,门外的捻子更多了,路上捻众三五成群,一路上有追上前面的,也有后面的赶上来的。
走了大概两个小时左右,黄大道细细盘算一下,前前后后的捻众加起来,怕足有三百人上下。
这些捻子,大多蓬头垢面,皮肤黢黑。十个人里面,大概有两三人骑马,两三人驾车,其余就是步行。
四周都是平原上,道路笔直,两边可以看见多是开垦的田地,虽然有的撂荒了,但大多还是长者绿油油的麦子,可见周围一定是有人家的。
黄大道虽然跟着父亲来往多地,但是自己离开家人单独外出的机会其实不多,更别谈走在这荒郊野外上。
黄大道自从九岁入学以来,除了春节,基本都在家中苦读,对人情世故、生活常识,毫不知道。
要说黄家,可算是世代儒业。先祖在外做官,积聚了不小的财富。到了黄堂父亲这一代,家里钱粮的进项就逐渐赶不上出项了。好在黄堂父亲年轻的时候,也外出见过一些世面,干脆弃了走科举仕途的念想,专心做起生意来。皖北物产丰富,加之道光年间全国到处都在闹教匪,官府在安徽招了不少的农民当兵,因此家乡银钱流通,生意好做,黄家赚了不少。到了黄堂这一代,花了好大的功夫还是一个童生,家人也知道黄堂没有这个天分,干脆接了家族生意。好在黄大道从小聪明,因此黄堂刻意培养,基本上就在家里呆着,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
这两天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黄大道毕竟还是半大的小伙子,好奇心盛,坐在板车上
请收藏:m.qibaxs10.cc ', '')('开始竖起耳朵关心起捻众们的事情来。
驾黄大道这辆板车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憨厚小伙,臂膀浑圆,身材粗矮。黄大道听别人叫他得子,他叫大胡子堂叔。还有前面骑马紧跟着大胡子的一个四十来岁的人,别人叫他全叔,另外还有一个年纪稍轻的,叫做姚秀清。其他的还有一些,黄大道也默默记住他们的称呼。
黄大道发现,拥着自己的这一路捻众,年龄老的有五十多岁,年轻的和自己差不多大,捻众之间非常熟悉,有的以叔伯称呼,看样子大多都是亲戚。捻匪手上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拿着最多的,要数农家的弯刀,有的捻子将弯刀固定在长木杆上,有的别在腰上,少有捻子挎马刀的。最吸引人的,还是大胡子背上背着的一杆长枪,黄大道曾经见过家里有下人拿过一杆,当时叫鸟枪,枪声一响,声震四野,火花四射,威力巨大。不过从外观上看,和大胡子这杆相比,明显大胡子这杆更好。
和昨天一样,一路上捻众很少停留,中午也并不吃饭。到了下午两三点的样子,黄大道又渴又饿,熬得非常难受。
大胡子见黄大道瘫倒在车上,没精打采的样子,知道小伙子长时间没有吃饭,饿得厉害,拉住缰绳,等着黄大道过来的时候,塞给他两块豆腐干。
见是豆腐干,黄大道知道一定是在板桥集抢得的,也不挑是不是干净,赶忙塞进嘴里,越嚼越香。回想自己以前在家,但凡看见桌子上没有自己喜欢吃的菜,即便是豆腐干什么的,往往话也不说,扭头就走了,剩着母亲在那尴尬。到了现在,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有多么的不逊,可是后悔也是晚了。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