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叛军的背后竟然是苏军在暗中支持和操控的时候,那心中的火气更是如同被浇了一桶油一般,“噌”地一下就窜得更高了,整个人都快被愤怒给吞噬了,那愤怒的情绪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四国联合起来,处心积虑地一起坑害大英帝国,这要是传出去,那绝对是一个能够震惊世人的惊天大消息。
可当下却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即便这个消息真的传出去了,恐怕也很难有人会相信。毕竟涉及到四国联合这样庞大且复杂的阴谋,听起来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了,又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加以佐证,旁人听了大概率会觉得这只是无稽之谈,很难轻易地就相信这样的说法。“再给首相阁下发电报,告诉他,那些该死的毛熊,他们是不能相信。”坎安宁上将气得咬牙切齿,瞪大了眼睛,声嘶力竭地吼道,那模样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愤怒都通过这吼声宣泄出去,对苏军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那恨意简直都能凝结成实质了。
“是。”部下听到这充满愤怒的命令,赶忙挺直了身子应了一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立刻就去传达这一指令,着手准备给首相发电报了。
没过多久,在英伦三岛那庄重而又略显沉闷的首相府邸内,新上任的丘吉尔刚刚处理完一些繁杂的政务,就接到了坎安宁上将发来的电报。他接过电报,目光缓缓地在电文上移动,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眉头也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他着实是没有想到,在一场看似平常的海战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错综复杂、涉及多国的阴谋诡计,居然直接牵扯到了四个国家,这复杂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范围。
换做是其他任何人传来这样的消息,以他一贯谨慎的性格,恐怕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可对于坎安宁上将的判断,他还是比较信任的。毕竟坎安宁上将有着丰富的从军经历,身经百战,在军事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而且此刻正身处战场的最前线,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混乱且充满阴谋的海战,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情况必然是最为真实可靠的。
“这些该死的苏军,到底想要干什么?”丘吉尔也是一脸的愤怒,他气得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怒火,可愤怒归愤怒,如今的大英帝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后,早已是国力疲弱、不堪重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谴责苏军了。要是因为这件事和苏军彻底闹掰,把对方彻底推到德国那一边的话,那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到时候恐怕就只能无奈地直接宣布投降了,当下这艰难又复杂的局势,实在是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奈与头疼。
在那略显压抑的首相府邸内,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心腹幕僚一脸严肃地向丘吉尔提醒道:“首相阁下,眼下我们只能当做不知道,绝对不能将苏军推到德军那一边。”他的眼神中透着谨慎与担忧,深知此刻大英帝国的处境犹如在钢丝上行走,必须万分小心,任何一个不当的决策都可能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
“我知道。”丘吉尔微微皱着眉头,回应道。他本就是有着卓越政治智慧的人,又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如此复杂且危急的局势下,自然知道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意气用事。哪怕心中对苏军的行为有着诸多不满与愤怒,可也只能暂且压下,先顾全整体的战略态势。
“目前光靠我们想要击败德军,怕是希望不大,我们必须要寻找更多的盟友。”丘吉尔接着说道,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紧迫感。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大英帝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都受到了不小的削弱,仅凭自身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德军,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拓展盟友阵营,借助外部力量就成了当下的关键之举。
听到这话,心腹幕僚深有同感,立刻点点头,表示很显然是同意丘吉尔的办法。在他看来,这确实是当前最为明智的选择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多一个盟友就多一份力量嘛。
“光靠那些英联邦是无法战胜德国,我们需要像美利坚这样的工业强国的支持。”心腹幕僚思索片刻后,语气坚定地开口说道。英联邦的成员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但毕竟各自的实力有限,面对德国这样的强劲对手,还远远不够,而美国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旦加入进来,所能提供的助力那可是不可估量的。
“嗯,我已经跟罗斯福沟通过,他们愿意提供一定的物资支持,但也提出一些条件。”丘吉尔回应道,只是说到这儿的时候,他的语气有些不自然,脸上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之色。
很显然,他心里也清楚,罗斯福提出来的那些条件确实是有些过分了。可当下大英帝国又急需美国的援助,处于一种颇为被动的境地,即便对那些条件不太满意,也只能试着去接受,实在是无奈之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