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男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16章 我正直的二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从对外办开始布局,一直到今天,这个坑越来越大,连起来的坑越来越多,是要坑多少人啊!

关键是,这些个坑是谁布置的?

难道是她二哥吗?不可能吧!

她自己的二哥能不了解嘛,做事是有些直的,甚至还为此得罪了一些人,不然也不会有办公制度了。

尤其是管着保卫组,更是严于律己,诚恳待人的典范,厂里谁不说自己二哥正直有担当。

既然不是二哥做的,那一定是……一定是彭晓力了,一看他……一看顾城就不像好人!

跟顾城这种吊儿郎当的人混迹在一起的彭晓力还能学着啥好的。

没错了,一定是这两个人!

至于说自己二哥嘛——

也许、可能、稍稍指使或者点拨了两人一下。

毕竟这两个人是笨蛋!——

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

李学武参加了双预案培训班四期的开班仪式。

这个培训班三个月一期,理论上每年有四期,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

原本的培训基地在山上,也就是红星村,那里有红星厂的训练基地。

不过随着联合学校的成立,除了实战课权重较大的培训班,其他理论课程都在联合学校进行。

这大大减轻了培训压力,也减少了培训经费的使用。

毕竟在城里开班和在山上开班是两码事。

今年九月份建成的联合学校占地面积很大,属于职业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部分是最大的。

红星厂的干部培训班、业务培训班、夜校等等,都会放在这边进行。

当然也包括双预案培训班,他们的理论课程在课堂上学习,实操课将会在红星厂消防队进行。

作为重点技能培训基地,这里为东北和华北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才。

而这里也将持续地为更多地区和企业提供代培和人才输送功能。

职业技术学院就有安全工程管理专业,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以后,这些学生也可以被特招走。

联合学校是红星厂的全资教育体系,但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不一定都要进厂。

就像培训班里坐着的不都是红星厂的学员一样。

李学武只出席过第一期的培训班,这次是第二次,中间的两次都是副处长代他参加的。

就是红星村,他也将近一年没有上去了,这就是部门一把手干工作的方式。

而出席今天的开班仪式,除了这期培训班改在联合学校进行,他有了时间上的方便外,还体现了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关心。

尤其是这一次培训班正式地从保卫组的手里,移交给了人事处和组织处。

未来的红星厂,未来的集团,将会由组织处和人事处统一协调管理培训工作。

办公制度变革、人事变革、技术变革、生产变革……红星厂很多业务都在变。

同样的,管理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这还是李学武作为委办的副主任,协调进行的一项微调工作。

相关部门的职能在现有的框架下进行分割和归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晋级和集团化工作。

未来,集团化以后的红星厂,又将恢复多部门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现有的分组要打开。

在这之前,必须把职责区分开。

有人说组级管理结构才实施了几天啊,从66年开始到现在,也才一年半而已。

时移世易,组级办公体制有着当时必须得考虑,现在准备拆开,也是应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的。

就像晚上睡觉要脱衣服,白天醒来要穿衣服一样。

你能说太费事了,晚上穿衣服睡觉吗?

李学武出席这一次的开班仪式,还有一个特征。

年底了,传了那么久的领导班子成员考察组都下来了,红星厂即将迎来管理层的变动。

而对于李学武新岗位或者新职务的猜测,甚至要超过对厂领导位置调整的猜测。

李学武在红星厂这几年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大家都想看看他是怎么平步青云的。

这种议论和讨论,对于李学武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或者多么荣耀的事。

想要平息这种争论,或者给这种火热降降温,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席一些活动。

李学武出现在这里,代表了有始有终。

培训班一期是他搞起来的,最后一期是他交接的,这也象征着即将开始的权岗交接。

很明显的信号发出,向上是一种试探,向下是一种安定。

这种信号在下面看来是稳了,可在有心人的眼里,恰恰能看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红星厂要有大热闹可看了。

——

“都等你们半天了,怎么才回来啊?”

李学武刚一按响门铃,便见大院门从里面打开了,随之而来的便是秦京茹的抱怨。

她倒是不敢冲着李学武,只是真想对韩建昆说,可也说不到啊。

这会儿韩建昆正在车里呢,准备倒车入库。

“突然有了点事,给耽误了。”

李学武解释了一句,示意了院里问道:“小宁回来了吧?”

“您说呢,这都啥前儿了!”

秦京茹真是等着急了,一般六点四十五分左右就能到家,现在都七点半了。

平日里李学武说不回来,一定会给家里打电话。

今儿一个电话都没有,她自然是准时做饭的,可饭菜都要凉了,这俩人还没回来。

“李姝咋样了?好点了吗?”

“没啥事了,就是还咳嗽。”

秦京茹也没等韩建昆,跟着李学武进了门厅,边往厨房走边说道:“淌大鼻涕呢。”

不知道是不是见天的往大院那边送,路上凉着了,或者是在大院那边招上了感冒。

前儿回来的时候就发烧,还咳嗽了几声。

李学武倒是没担心,却是给秦京茹吓了个够呛。

不仅仅是大的,家里还有个小的呢。

顾宁给看了看,就是普通的感冒,连药都没给吃,只做了物理降温。

倒不是当后妈的狠心,而是她更懂西药的“狠”。

其实不是学医的也都知道,感冒没有特效药。

只要别高烧,别肺部感染就行,凭借身体是能扛过去的。

只要扛过去了,就有免疫力了。

李姝倒是皮,就算发烧了,也没耽误她玩。

这孩子天生一个大心脏,顾宁和秦京茹换着班地用装了凉水的塑料袋给她降温,她也没有老实气儿。

李学武足足哄了两天小的了,李宁会爬了,彻底成了一个大麻烦。

他是看见什么都好奇,必须用嘴尝一尝,可没有李姝小时候聪明。

李姝小时候也没怎么用家里教给,说不让碰,不让尝的,那就不会下嘴。

可李宁不行,胡子似的,你不让碰的东西他偏要试试,小手还扒拉你,嫌你碍事。

这家里的物件摆设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孩子,那可就太危险了。

当初买的那些,真是命运多舛。

刚刚经历了李姝的霸凌,又将迎来李宁的蛮横。

“爸爸——”

李学武还没换好拖鞋呢,两个小的就已经上来了。

李姝噔噔噔地跑,李宁噔噔噔地爬,看得李学武是又心醉,又好笑。

儿女双全的滋味谁懂啊!

“等等,等爸爸脱了大衣啊。”

李宁已经到了跟前儿了,瞧见姐姐的赖皮模样,他也扶着爸爸的小腿站了起来。

小家伙的手可有劲了,平日里穿睡衣,他都能把李学武的裤子给拽下来。

儿女绕膝,李学武幸福的都要冒泡了。

“我要这边,我要这边——”

李姝欺负李宁不会说话,率先选了要抱抱的方向。

李学武好笑地抱起闺女,又举起了儿子。

要不怎么都说父亲是儿女的大力士呢,真就一个孩子还好,如果一儿一女,至少得有李学武的身体。

要是五六个孩子……

别说大力士了,变形金刚来了都得跪。

“擦擦鼻涕,都要蹭爸爸身上了。”

顾宁起身,扯了卫生纸递给李姝,还叮嘱道:“不要使劲拧鼻子哦——”

“知道了,妈妈——”

李姝鼻子不舒服,说话带着鼻音,可也难掩欢快的心情。

小开心似的,每次回家,他都能看见闺女的笑脸,即便是生病不舒服的时候。

而作为父亲的李学武,也是在看到这张笑脸后便能卸下一身的疲惫。

“吃饭吧,孩子给我。”

秦京茹风风火火的,从餐厅里出来便接过了李姝放在地上,又接了小的。

李宁倒是无所谓,只要有人抱着,是谁都行。

小孩子很喜欢成年人的视野,他也习惯了奶奶的抱,最近奶奶回家了,他成了“爬虫”了。

秦京茹要做家务,回来的顾宁可以带孩子,但绝不会一直抱着他。

所以“好爸爸”回来了,便成了李宁的擎天柱。

当然,他也是闺女的保护伞。

有他在的时候,妈妈总不会太严肃地教她学习。

“你们吃过了吗?”

同进屋的韩建昆来到餐厅,见桌上只有两副碗筷,他便问了一句。

秦京茹抱着孩子进来,示意了韩建昆去盛汤,嘴里则是回应道:“等不及了,两个小的饿了。”

“吃的啥啊?”

李学武回头捏了捏儿子的大脸蛋,笑着问道:“又是馒头?”

“给别的也不吃啊,真是奇了怪了。”

秦京茹抱着他坐在了沙发上,李姝则是爬着椅子坐在了他的身边。

韩建昆给他端了一碗汤,坐下后便拿起筷子准备开吃,却是被秦京茹给怼了一下。

“小心肚子里进风啊!”

她有些不耐地说道:“都说了多少次了,进屋先喝口热水,或者喝热汤。”

韩建昆逆来顺受的习惯了,只是抬起头看了看放下筷子,端起汤碗的领导,脸上露出几分尴尬。

真是的,说我就算了!

其实就是住在一起熟悉了,秦京茹掌管着一家的吃喝家务,难免的要唠叨。

她在说韩建昆的时候,备不住就是在说李学武。

有的时候明明没有韩建昆什么事,可还是他挨说,就像早先陪太子读书的书童。

太子能挨板子吗?

“再晚回来得打电话了。”

顾宁走进来提醒了他一句,又去厨房帮他添了一碗饭。

“出版社的人找到我办公室了,给耽误了。”

李学武接了饭碗,解释道:“我倒是没想着能聊这么长时间,再看点儿的时候就这时候了。”

“您的书已经写完了吗?”

秦京茹惊讶地问道:“这么快?太容易了吧?”

“这汤有点咸了——”

韩建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提醒她别多嘴了,只能隐晦地示意了她一句。

不是汤有点咸了,是她有点闲了。

秦京茹也知道自己好像不该这么问的,却瞪了韩建昆一眼,嫌他多事,自己不会想吗?

李学武倒是没多心,笑着说道:“这还快?拢共就十几万字,写了快三个月了。”

确实够慢的,要是跟后世某位三年连续日更过万的网络作者比,他就是个渣渣。

“是交给哪个出版社了?”

顾宁怕李姝摔倒,抽出椅子坐在了旁边,陪着她玩耍。

她是知道李学武写作的,也看过那本书稿了,不是小说,只是通俗意义上的思想类书籍。

如果是作为消遣,那读起来一定很乏味,但要是放在工作上,其中的思路和思想,非常值得学习。

倒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己的爱人自己夸,她是真的很欣赏李学武的才华,更喜欢他的优秀风华。

“嗯,钢铁学院的出版社。”

李学武说话的工夫,李宁从秦京茹那边爬到了他脚下,伸着手要抱抱了。

每天都这样,儿童椅放不住他了,吃饭吃一半,就得下地爬起来。

李学武也没嫌烦,抱了儿子在腿上,一边吃着饭,一边解释道:“厂里不是新组建个报社嘛。”

“红星联合工业报?”

两人结婚日久,顾宁倒是对红星厂的事情了解的多一些了。

家里也收听红星厂的广播节目,早晨的报纸也多了一份联合工业报。

闲下来的时候她也会看,时不时的还能看见李学武的文章呢。

联合工业报虽然是工厂联合发行的,但报纸的质量很高,尤其是有红星厂的大力支持。

厂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范围窄,局限性强。

而联合工业报一反常态,积极拓宽视野,刊载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文章。

甚至在思想教育板块刊登了一些基层工人的文章,朴实而包含热情。

配合广播电台,依照红星厂现有几万名职工的基础,报纸的发行量很不错。

李学武提及这个,是因为联合报社组建的时候是以出版社的形式办成的。

他在指导的过程中多留了一个心眼,这年月出版社遭受了一轮洗礼,具有影响力的所剩无几。

而红星厂在这个时候组建出版社,一方面方便了联合学校的教材和辅导教材的编撰和出版。

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红星厂内部发行一些具有实用性质的作业指导书。

最后就是在宣传阵地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联合工业出版社属于异军突起。

李学武曾经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刑侦专业的《犯罪心理学》,一本是安全管理的《规范》。

后者说起来并不算是个人出版物,反而是一种教科书或者行业指导书的性质。

当时的稿费是很多的,李学武很大方地全都捐了出去,甚至还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这种行为恰恰体现了他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观察力。

李怀德甚至一度怀疑他开了天眼了。

为什么?

因为最近的两年,很多类似的书籍都被查封了。

相关的作者也都受到了牵连。

但是,《犯罪心理学》这种明显带着“瑕疵”的书籍却被保留了下来,你说为什么?

首先是在系统和行业内部,这本书成为了一线侦查力量的指导书,影响力很大。

其次便是李学武的个人影响力,他胸口上的奖章挡了不少子弹。

最后便是他捐赠稿费的行为,分文不取,两本书还全都是工作书,上过报纸的他更安全了。

所以,杨骏好奇李学武,还能在书店买到他的书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写的书,本来还犹豫着,”李学武长出了一口气,看着顾宁说道:“我的顾忌你知道。”

“不过今天钢铁学院出版社那边找到我谈了谈,我还是决定把出版的工作交给他们。”

顾宁如何不知道他的担忧,抱起闺女擦了擦鼻涕,轻声说道:“但愿都是好的。”

“呵呵呵——”

李学武逗着儿子吃饭粒,却都被李宁给吐了出来。

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山东的血脉,在儿子的体内觉醒了过来,为啥只吃馒头啊?

关于这本书,李学武倒是没有多少顾忌,选择出版社是因为钢铁学院更具有前沿和保护色彩。

如果选择了厂里的出版社,容易给他引来麻烦。

书籍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他的文笔,他的思想,他对时代的掌握,这本书就是他给自己铺设的台阶。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得给自己立人设了。

以前可以是保卫处之虎,以后得叫文化人李学武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