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那些了解委员会的高层,他们也不清楚委员会的真实战力,在他们的情报里,他们只知道罗兰这一个传奇,委员会具体兵力就完全不知道了。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白银帝国蒸蒸日上,战争委员会就算再强,也比不过白银帝国,在这种情况下,边区贵族也不可能背叛白银帝国,依旧瞧不起边区贵族,将他们视作炮灰。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边区贵族向战争委员会靠拢了。
总之,由于双方关系良好,在边区贵族的配合下,战争委员会吸纳逃亡老兵的行动十分顺利,并没有受到多少阻碍。
几十万的难民,除了接近五万的难民选择留在边区贵族这边外,剩下的则全部迁移到了战争委员会。
虽然数量不少,但难不住战争委员会,就算一口气全塞进来,战争委员会都能迅速地接受吸纳,更别说这些难民还是一批一批进来的,处理起来轻轻松松。
战争委员会吸纳难民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从罗兰来到旧启,创立了最初的行政系统时,旧启行政系统就肩负着接受和吸纳难民的职权。
从一开始收拢旧启难民,再到附近城镇村庄的难民,最后又是吸收来自反抗军各地的难民,旧启时期的行政班子就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难民处理流程。
而在建立战争委员会后,旧启时期的行政班子无缝转为委员会行政系统,一口气鲸吞了整个洛克反抗军,超负荷地吸收并解决了整个反抗军旧土的难民问题。
最后,在战争委员会一口吞下联合军后,联合军杂烩复杂的难民问题更是又锻炼了委员会的行政系统处理吸收难民的能力。
可以说,从最初被罗兰一手建立起来到现在,吸收处理难民一直都是行政系统的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几十万难民了,就算来百万的难民,战争委员会也应付得来。
不过,虽然战争委员会的能力确实出色,但几十万难民的涌入难免还是会有些动静的。
不过,虽然随着民用通讯奇械大量出售,委员会的各个外网都十分热闹,但是难民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原因很简单,委员会的各个外网都陷入了一场覆盖整个委员会,七个行省,所有外网的大讨论。
经过三年重建以及数年的经济建设发展后,战争委员会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在委员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就算是什么都不会,只要愿意干活,起码也能有个温饱。
并且,由于奇械的广泛应用与义务教育的普及,委员会的平均素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从之前的人均文盲变成了现在的人均基础识字。
此外,经历了数年的和平,委员会的民众们也终于意识到了混乱年代已经过去,在没有生存压力下且人均素质提高的情况下,委员会民众们也终于有资格开始思考除了生存以外的事情,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散散步,聊聊天,种点小,晒晒太阳,吹吹牛逼.
体验着这些在混乱年代他们完全没有余力去做的事情。
而在这个时候,外网上线了,委员会大量的民众们才有精力和时间去上网。
一开始,民众们还只是在论坛上分享各自的美好日常,闲聊八卦,直到一个帖子在天启外网登上了热门。
【普通分区1】简单聊一下,在委员会成立前,我逃亡一路和在旧启时代的经历与救赎.
这个帖子的贴主以当事人的身份,将自己在绿潮爆发之前在修道院的日常生活,绿潮爆发后修道院一行人逃亡,最后躲在旧启外等待死亡,并最终被委员长拯救的过程娓娓道来。
贴主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将她所经历的一切与挣扎一一道出,虽然文笔不算多好,但感情十分到位,修道院的贫苦但安稳幸运的日常,逃亡路上一名名修士与孩童的悲惨,甚至是被分食的死亡,面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从百人的队伍到最后活下来不到十人,缩在难民营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再到最后陷入昏迷,以及醒来时目睹到的来自罗兰的温暖圣光。
最后,贴主还分享了他现在的生活,逃亡的孩童们渐渐长大,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新的生活,而她自己也拜入四圣一教会,成为了一名修士,生活忙碌但也充实和幸福着。
在贴主注入的浓厚感情下,读者们会为修道院的日常而露出微笑,也会因为逃亡路上,一个个牺牲的修道士惋惜,痛心,再到最后等死,被罗兰救赎,拥有新生活,同样经历过混乱年代的委员会民众们全程感同身受。
随后,在贴主的鼓励下,天启行省的民众们一个个都将自己在混乱年代的经历,以及现在各自的新生活分享到了这个帖子。
到这里,这个帖子便成为了天启行省民众们分享各自混乱年代经历和新生活的帖子,在无数民众的分享与互相交流下,这个帖子才一跃成为了热门帖子。
在这之后,其他行省的外网也逐渐出现了类似的帖子。
而在这些帖子火起来后,一些疑问也涌上了他们的心头,为什么会出现混乱年代?
一开始,民众们认为是绿潮的入侵带来的,如果绿潮没有入侵,东纳尔诸国就不会灭国,他们也不会经历混乱年代的灾难。
那新的问题就诞生了,为什么东纳尔诸国会灭亡?因为他们打不过绿潮,那为什么会打不过绿潮?
民众们逐渐将矛头对准了东纳尔的传统与文化。
在无数民众,学者的共同讨论下,他们指出了导致混乱年代的各种因素:英雄主义,决斗文化,排斥巫师,保守排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