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盛唐挽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03章 父死子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703章父死子继

深夜,汴州府衙书房还亮着灯。方重勇的亲信幕僚们,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谁也没有说话。

而导致他们在此的罪魁祸首,也就是高尚,被五大绑丢在墙角,压根就没人去看他。

因为没有人会和死人攀什么交情。

“诸位相公,尚书,官家来了,正在书房外。”

大聪明走了进来,对众人叉手行礼说道。

“快快快。”

严庄心急如焚的走了出去,就看到方重勇面沉如水,似乎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不必多礼,进书房再说。”

方重勇轻轻摆手,招呼众人又再次进入书房。然后他也看到了墙角里的高尚。

这位宦官面若死灰,一言不发,甚至都懒得抬头去看书房里的人一眼。

“在府衙内安排一处厢房,带他去住,好生看管。他若是自尽了,那也随他,别去搭理。”

方重勇对张光晟吩咐道。

“得令,末将这便安排。”

张光晟抱拳行礼,带着高尚离开了府衙书房。

等高尚被带走后,方重勇这才招呼一众亲信幕僚坐下。

“诸位,你们以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方重勇沉声问道,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官家,下官冒昧问一句,这件事,真的和您没有关系么?”

严庄壮着胆子询问道,这个问题虽然不该问,但一定要当面把丑话说前面。要不然决策失误,那就是丢人现眼了。

李筌、元载、车光倩等人,亦是看向方重勇,等待着他的回答。即便是没开口,严庄也是当了他们的嘴替。

“如今汴州百废待兴,正是一心谋发展,开创事业的时候。

本官哪里会做这样蝇营狗苟之事,如此荒谬之问,真是可笑至极。”

方重勇义正辞严的呵斥严庄道。

众人一看这架势,又想了想方重勇平日里的做派,确实不可能是他谋划的事情。就算真要办,也能让李璘死得很“自然”,不可能这么大鸣大放的干掉。

也就是说,李璘被高尚谋刺……真就是偶然?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都是一脸骇然。

其实吧,类似的事情,前朝就发生过。雄才大略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就是死于宦官宗爱之手么?

这都还是实权皇帝呢!

“官家自然是不会干这样的事情,然而外人会不会这么想,就很难说了。”

车光倩摇摇头说道,显然是觉得这件事即便是发生得很简单很仓促,事后的影响,也绝对不可小觑。

众人都是忍不住默默点头。

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所谓阴谋论者,自己可以脑补出他不知道的所有细节。

这些人会按他们自己的思路去脑补,哪怕这些破事压根就没发生过。

“嗯,确实如此。”

方重勇点点头,继续问道:“所以,该怎么处置呢?计将安出?”

很多时候,看出问题并不算什么本事。即便是不当官的人,也能看出天子意外遇刺,一定会掀起风浪,把方重勇拖入漩涡之中。

关键在于,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府衙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

天子遇刺身亡这样的事情,不比打仗。战争时商议军务,集思广益,即便是说错了也无妨,毕竟没有谁是真心想打败仗的。

但是事关天子的事情,一旦说错话,便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对,将来很可能被清算的。

这样的事情,想想都觉得很恐怖了。

“官家,此事无论如何,您都是无法摆脱掉嫌疑的。

不如将水搅浑,成为一桩悬案。久而久之,也就无人再提了。”

离方重勇很远的地方,元载举起了自己的一只手说道,打破了僵局。

这个建议有点意思!

很多事情,你越是解释,就越是显得自己心虚。

本来不是你做的事情,如此解释也会引人怀疑了。不如祸水东引,将水搅浑,拉出来另外一个也很可疑的人。

这样,舆论场争论起来,也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形成共识了。

“上前来说,你离得太远,本官听不清楚。”

方重勇微笑着,对着元载招招手道。

书房内其他人,都不动声色的瞥了元载一眼。

这一位作风激进已经不是头一回显露出来了,毕竟元载投靠得晚,就不得不在关键时刻奇兵制胜,行事作风泼辣大胆,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

元载获得重用也是必然,方重勇是一个十分看重能力的人。只要有能力,只要愿意效忠,他就给机会,赏罚分明。

只不过,元载这般的人,在方重勇手下,能不能得善终,那就不好说了。反正在场其他人,都是谨言慎行。

“官家,天子若是亡故,无论是怎么死的,最大的得利者,其实并不是官家。

这个道理,要转个弯才能想明白。如今官家已然大权在握,就算换个人做天子,他就能把权力夺回么?

不如索性这样办,官家天亮即发丧,同日宣布太子继位,对天子死因含糊其辞即可,不必把高尚爆出来。

直接让外人去猜就行了。

既然太子继位,又没有下禅让的诏书,那么即便天子是被谋刺的,幕后谋划者也只可能是太子。又和官家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具体死因嘛,就说天子轻佻,饮酒无度,醉死于书房即可。难道还有人敢下葬后开棺验尸不成?”

元载满不在乎的说道。

什么狗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罢了,死了不就死了!还真以为现在是李唐宗室如日中天的时候啊!

元载对这样的事情压根就没看上眼!

众人面面相觑,元载之言大出所料。其实不是他的主意太激进,与之相反,元载的主意太保守了!

大家之前犹豫不决,拿不出个主意来,只是因为不知道方重勇有没有现在就上位,借此机会取而代之的想法。

正因为吃不准,所以他们不敢说话。并非是元载这主意有多高明。

实际上,刚刚元载是帮方重勇作出了判断:现在还不是取而代之,改天换地的时候。

说这些话,得看主公是什么样的人。

有些上位者权欲熏心,听不进类似的话。到时候讲出来不但不会得到奖赏,反而会被他们怀恨在心记上一笔。

也不知道元载是太聪明看透了方重勇的心思呢,还是他无知者无畏,什么话都敢说,一点也不顾忌。

“刚刚元载之言,乃是老成谋国之策。

严尚书,即刻起草太子的继位诏书,不必通知太子,我们快刀斩乱麻。

至于天子葬礼应有的程序,实在是太过冗长,直接省掉。明日便执行最后一步下葬,然后群臣到太庙祭天,将天子的牌位供奉于此。总之,一切都要快,要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把现在的太子李偒扶持上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