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1982小渔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27章 上鱼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327章上鱼了终于要出发了,叶耀东也松了口气,与他们核对完海图后就交代工人们准备出发,而他也往舵楼上走。

茫茫大海,船行到哪里,要到哪去,老渔民都是靠着海图跟罗盘,一些科技类的东西,他们用的没那么习惯,都是一起相结合使用。

叶耀东又在自己渔船上携带的系统定位了一下。

要不是想着多几条船也有个照应,他早就一个人直接开船走了,这还更省事一点。

也还好之前稍微试着接触过,两人都是可以相处的,跟他爹喝酒的时候,刚开始客客气气,后面已经跟他爹称兄道弟了。

叶耀东没有抢在前面航行,而是落后两条船一小段距离,默默的跟着。

频道里也就刚行驶出去的时候有简短的说两句,后面也没有再聊天了,毕竟也不是讲电话,这种信号没有特别强,都是滋啦响的接收。

也就是他的那群朋友兴奋的会叽叽喳喳,也是话多,不嫌弃,还能讲个不停。

他听着这种滋啦声都没什么说话的欲望,一般都默默的听着,大多时候都是关闭或者是调到公众频道听广播信息。

冬日里,暖阳洒向海面,他通过驾驶室看向外面,只觉得冷风里又带着一点温暖的气息。

工人们已经都回到船舱休息了,这一回船上足足有14个人,加上他15人。

而他的休息室就在驾驶舱的后半段,不跟工人们挤在一块休息了。

他们现在三条船正在全力的赶往捕捞地点,他预估过了,捕捞的海域距离海港大约100海里不到,渔船需航行5多个小时。

这还是因为他们船大,马力足,换东升号的话,可能得开七八个小时。

他们是往东南方向行驶,一路行驶过去,遇上的渔船也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少,直到开了两小时以后,就再也遇不到船只了。

只有一直跟随渔船的海鸟还在身后飞舞,并且时不时俯冲而下,捕食着被渔船挂桨带起的鱼虾。

开远了以后,他们也时不时能看到天边一闪而过的黑影

叶耀东眼力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那一闪而过的黑影,他也看清了是超大魔鬼鱼,这鱼就喜欢时不时的放风筝,跳出海面又滑行落下,黑漆漆的又大,离着距离也极好辨认。

以前有运气好的时候,从他们渔船上空滑翔而过,还能给他们捕到。

现在只是肉眼看见它在远处冲出水面又滑落,谁也不知道落在哪里,没办法去追逐。

对他们现在来说,也是先赶往捕捞海域比较重要,要是顺路能遇到鱼群或者其他能捞的值钱大鱼,那肯定也不能错过。

叶耀东是一直跟着两条渔船走的,这也有一个好处,不用自己去特意辨别方向,担忧前方,跟着走就行,前头的那两条船都是老航海人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开到目的地才放网,跟以前他的捕捞方式也很像。

开到半途,他就听到频道里面传来滋啦声,赵成周在通知可以减速准备在附近下网了,然后边拖网边继续前行。

叶耀东看了一下显示屏,大概也航行了五六十海里了。

作为一个后辈,他也谦逊地听指挥,通知不用全速航行,可以在附近放网了,他也减缓速度,应了一声,就也拿个喇叭去通知船工。

但也不是立即下网的,他将渔船往周围偏离了一下,跟另外两条船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使用声纳探测,先在附近周围寻找鱼群。

在航行的途中,为了确保安全,他渔船上的声呐,可是一直都是开启的,就是为了规避障碍,避免搁浅或触礁。

毕竟也是第一回跟这两条船出海,多上点心错不了。

所以这也是他一直跟在身后,不需要怎么动脑子的原因,毕竟有科技。

东升号上面可没有声纳探测器,毕竟也才24米的船,前两年不要说技术有限了,经费也有限,都是凭经验,盲目的下网拖动捕捞,完全就是碰运气。

而另外那两条船也分开来,在附近慢慢的寻找着,也并没有马上就下网,看样子渔船也升级过。

据他在舟市的造船厂了解过,声纳设备也就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才变得实惠了一点,让中小型的渔船也能负担得起。

不然,前几年不要说中小型渔船了,中大型渔船都得下血本才能安装一个最基础的。

他有看过,那个声纳只配有简单的显示屏,显示声波反射图像,没有他现在这一台先进,但是也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够现在人使用了。

他一边看着显示屏,一边开始在周围缓慢的移动,并且留意着跟另外两条船相隔的距离,避免走丢。

在他留意着显示屏,慢慢寻找的时候,那两条船已经陆陆续续找好位置下网了,并且频道的滋啦声也传来他们的对话。

“我找好位置下网了……”

“我这边也差不多,不要偏离,方向进行前行……”

叶耀东也回应了一下,“我找找看,找个好一点的下网点,你们先干你们的。”

“差不多就得了……反正也差不了,刚出来,边走边拖……”

“哎…好……”

他能看到显示屏上好多个绿色的小点,一路行驶过来,他都断断续续能看到。

不同颜色的图形代表着鱼群的密度,他在周围转了一圈,看到的都是一些绿色的小点。

一般是绿色,黄色,红色颜色越深,说明鱼群的密度越大,还有回声的强度。

他在周围转了一圈,干脆也不找了,也去通知工人下网,然后根据鱼群的位置,调整航行的方向跟速度。

顶多等会儿边航行边看,有没有更密集的区域,哪里更密集往哪里走。

反正现在能探测到的鱼群密度比上辈子强多了,现在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显示屏上随便看一下,基本密密麻麻都是绿点,上辈子出海捕捞探测到的都是很零散的分布,都得耐心的慢慢寻找鱼群。

这年头,真的只要有渔船敢去远一点的海域捕捞,都是闭着眼睛就能遇到鱼群,只是密度强还是弱的区别。

这条远洋1号船配套的渔网并没有比东升号长多少,照样还是三百多米,不过配套的钢丝绳却另外还有几百米,因为深海底下的深度自然也更深。

工人们将渔网抬起来,通过船尾的滑道慢慢的放入水中,并且通过绞盘和滑轮系统将渔网完全展开,确保网口张开状态。

也会在网的两侧安装网板,利用水流的作用,将网口撑开,增加捕获效率。

叶耀东也关注着他们下网的情况,并且把船速控制在2~4节之间,然后一面留意着显示屏,一面留意着海面上另外两条船的行驶方向,避免与他们偏离太远。

“都下网了,那你们就看着情况走,感觉哪里有货就往哪里去,不要偏离太远就行……”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跟他讲的,叶耀东也回应着。

“知道。”

“阿东啊,之前你说,你这一趟只打算出来半个月左右,就返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