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过秦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章 闫丽鼓舞正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这里是黄土高原的北部山麓,正处在渭河平原和陕北高原的交界地带,用初中地理书上的话说,这里是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听这个名字你也大概可以想象到,这里的地形除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特色外,剩下的就是塬梁交错了,三水县就是这种地形的典型代表。

三水县完全遵循了沿河建城的规律,曲曲绕绕的泾河将县城分成了东西两边,河的东侧是东河镇、河的西侧是西河镇。河的两边全是山,平均海拔1430米,三水县城就坐落在两边山的夹缝中,又处在两座镇子交界的地方。县城的人们抬头看到的除了呼呼冒烟的厂房烟囱,就是沟壑纵横、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裹着的山麓,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巴掌大的天了。

县城的面积不是很大,县城的主要人口分布在县城之外的乡镇村落里,而这些乡镇村落主要分布在两边山上的平原地带,这里人叫塬上。三水县人口不到三十万,真正的县城人估计不会超过五万,主要都是东河镇和西河镇的人口,其他都在塬上九个乡镇上住着。塬上的人不喜欢去县城,用他们的话说县城就是“巴掌大的天,抬头全是山,没有塬上住着豁亮和舒畅”。

这里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7℃,昼夜温差大,前几年有专家对这里的气候环境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后,断定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苹果,建议农民拿出自己的土地种植苹果。刚开始没人信,总觉得是骗人的。祖祖辈辈只知道种小麦和玉米,哪里听说过苹果这种东西,而且那种东西种后三到五年才可以结果有收成,那这结果前的日子怎么办?还是种小麦玉米稳当些,不和谁牵扯,而且年年清,老实巴交的农民们都是看眼前利益,谁也没有勇气去冒险种植那玩意。后来政府免费为一些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的农民提供了树苗,让他们拿出自家的承包地尝试着种植,而且承诺承包地三年不用交承包费,这些人才半信半疑的开始种了。

没想到三年后这玩意真结果了,而且价格不菲。这些当时最先种苹果的人家也最早发了家,成了县上有名的“万元户”。那个时候还没有听说过有人靠小麦玉米发家成为“万元户”的,但是种苹果就可以。其他人看到这玩意确实能赚钱,虽然比种植小麦复杂一些,但是发家的速度快啊。所以种苹果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三水县也成了全国著名的苹果十强县,三水县的苹果也越来越有名。现在的三水县是家家户户都有果树,少则三五亩,多则一二十亩,虽然当前苹果市场的价格比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差了很多,而且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民们还是切实感受到了种苹果的好处,怎么说,这玩意还真是好东西,比

请收藏:m.qibaxs10.cc ', '')('祖祖辈辈种粮食强。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苏正清看着周围的一切,曾经他引以为荣的所有东西都因为那一纸发文变得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县城并不大,主要的街道就两条,东边被农贸市场、果蔬市场和一些卖衣服、卖小吃的店子占完了,平常除了买菜什么的很少有人去那条街道,所以正清不自觉的顺着西边的街道走了过来,跨过连接两镇的三水桥,不知不觉他来到了师范学校的门口。师范学校和农牧学校是三水县仅有的两所中专学校,一个在东河镇,一个在西河镇,其实都是在一条街道上,只是一个在街东,一个在街西而已。

按照市教育局之前的划分,这两所学校每年可以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择优从周围三个县城的中学中录取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培养,毕业后分配回原县城人事局,由人事局分配到县城和乡镇的机关单位,补充县城和乡镇机关单位人手的空缺。

苏正清的堂兄弟表兄弟里面有好几个人都是这里毕业的,早几年已经被分配到镇上的小学或者中学当老师了,叔叔苏力行也是这里毕业的。他当时也想考这个学校来着,可是父亲觉得做老师没什么大出息,不如读农牧学校,以后做一个农业技师或者高级技师什么的,比做老师强多了。当然这是农机站还没倒闭时父亲的想法,后来农机站倒闭了。正清听妹妹正梅说,父亲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还是感叹过:“还是做教师比较靠谱啊”,看来父亲对于当时强行要自己读农牧学校的事情内心是有些后悔的。

苏正清不知不觉走到这里来,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县城唯一一条可以走的路,更多的是这里有正清内心牵挂的一个人—闫丽。三年来,多少次他牵着她的手走在这条路上送她回学校,多少次他冒着严冬的寒气小跑着将东河的豆腐脑送到她的宿舍楼下,多少次他们一起在路边的小店吃饭,然后去三水河边依偎着畅想他们的未来。他们曾经商量好等毕业分配回到县城在县城工作,工作两年后就结婚,然后再要小孩,而且要两个,还一定要让孩子在县城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上学,因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

苏正清苦笑了一下,曾经设想的一切多么美好,两个没有什么志向的年轻人只想回到县城的小单位,相依相守、平平凡凡的工作一辈子,这在外人看来确实平凡甚至有一点庸俗,可是这对从这块土地上长大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然而就这样平凡且庸俗的愿望现在看来也很难实现了。

“正清”,一个清脆而熟悉的声音把苏正清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苏正清转过头,正如他所想象的那样,闫丽正笑呵呵的朝他走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