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过秦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章 正清爷爷去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什么破镇医院啊,设备有限就早点让病人转院嘛,耽搁着让病人受罪,真是该死。”正清狠狠的诅咒了一句,又问道:“那现在有没有查清楚爷爷到底是什么病?”

“还没有,刚来就进急救室抢救了,医生进进出出好几趟,什么也不跟我们说,看来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是我们低估了这个病了。之前你爷爷总说肚子那里疼,每次都说带他到县医院做个检查,他就是不愿意,这次查出来一定要好好住院,一定要把病彻底治好了再出院。你也别着急,坐下来我们一起再等等,估计差不多该出来了”。

“那我们再等等吧,你和我二叔吃饭没?”正清猛然间想起从镇医院到县医院开车就得三个多小时,估计爸爸和二叔还没有吃饭,所以才急忙问道。

“不饿,再说谁现在吃的下去呢?你奶奶和婶婶他们都在家里等着消息呢,我想快点等诊断结果出来,住上院了,让你二叔连夜回去给他们报个平安。”爸爸小声的说着,目不转睛

请收藏:m.qibaxs10.cc ', '')('的盯着急救室门口闪烁着的红灯。

“饭还是要吃的,我去给你们买两份饭。”正清转身走出了急诊室,来到医院旁边的小吃巷子里,在一家面馆里买了两碗手擀面。

爷爷一辈子都是个刚强的人,性子执拗,这一点爸爸和正清都随爷爷。爷爷今年五十八岁,一直以来都是村里的文化人,最早去县上读高中,后来因为成分问题没有考上大学回到农村进行改造。爷爷不甘心一辈子在地里劳作,所以先去煤矿做了两年的工人,再后来在煤矿上学会开东风车,专门去全国各处运送煤炭,前后二十几年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正清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拿着照片跟他讲那些城市的建筑和自己在那些城市的故事,比如武汉的长江大桥、北京的颐和园、南京的中山陵和夫子庙、成都的都江堰,还有他们在川藏公路上遭遇的车祸和惊险等等,每一张里面都充满了无数的故事。爷爷还要正清一定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北大清华,到时候他要亲自坐飞机送正清去北京。其实那时候正清也才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一个小学生知道什么北大清华啊,不过爷爷讲的那些故事确实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里。当然爷爷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去一趟香港,去年香港回归祖国了,他说要抽时间去一次,这样他就可以有底气的跟别人说他一辈子走遍了全中国,对他来说这辈子也就值了,没有什么遗憾了。要知道有些人一辈子还没有走出过三水县呢,更何况西安和全国。

爷爷一辈子很辛苦,因为成分问题没有上大学,所以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17岁就结婚到外面进煤矿挖煤开卡车,家里的两儿一女完全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用奶奶的话说,晚上看孩子,白天上工挣工分,把孩子用绳子绑在家里的桌子腿上,桌子上放一些黑面馍馍,孩子自己饿了自己拿着吃,就这样才把一儿一女养大。后来有了二叔,因为奶奶要上工挣工分,姑姑就没有念书,一心一意的在家带二叔,所以姑姑一天书都没有读过,爷爷跟正清说过,这是他对姑姑一辈子的遗憾,可惜的是这种遗憾一辈子都难以弥补了。

姑姑比爸爸小两岁,说起来也让爷爷和爸爸最操心。因为爷爷常年在外面做事情,见的世面多,经常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很多新鲜玩意回来。在姑姑的眼里,爷爷就是高大的存在,是无所不能的,找女婿就应该找像爷爷这样有本事的人。后来到了婚嫁年龄总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到了二十八岁才勉强嫁给姑父。姑父父母早亡,是兄嫂带大的,兄嫂两个人竭尽全力给他们办完婚事,然后就一股脑将他们赶出了门。当时确实艰难,没办法,他们暂时在别人家废弃的窑洞里面住了一段时间,爷爷常去给他们带点东西贴补贴补,最后爷爷介绍姑父去煤矿做了工人,才把姑姑接走。那段时光确实很恓惶,姑姑什么时候提起都泪眼婆娑的哭个不停。当然现在已经从那个境地缓过来了,两个人也都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请收藏:m.qibaxs10.cc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