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春夏之交
隆兴二年于大宋而言,是休养生息、调整一切的一年。
宋国与金国的贸易基本上算是全面恢复了。
宋国仍然在暗中资助着北金,似乎对北金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了掳掠鞑靼人这件事一无所知。
金国对宋国,就像之前宋国对金国一样,开始隐忍、蓄势,似乎对宋国向新金暗中军援也是一无所知。
宋国安抚两淮,经营西部,促进生产,学术思想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蜀学已经成为大宋最主流的学说,神秘的木易先生已经是公认的儒学大宗师。
可以想见,随着他的学术思想越来越普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奉,将来他被推到半圣甚至亚圣的地位,都是大有可能的。
郭玉岫终究还是乖乖地参加了科举考试,从始至终都没有闹事。
因为杨沅告诉她,我会派人盯着你,如果你再闹事,随时会被制止,他们的身手,你是见过的。
至于说你们郭家之事,我已禀报朝廷,朝廷在查。但是查明真相的过程,当然不可能是大张旗鼓的,这一点我想你应该很明白。
有鉴于此,也许最大的原因还是宋老爹瘸着一条腿站到了她的面前,最终郭玉岫还是捏着鼻子认了,乖乖参加了考试。
虽然她最初参加科考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造势,但是影响已经打出去了,杨沅正想利用这件事撬动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在此期间,杨沅又上了两份奏疏。一份是官田出售疏,一份就是关于女子应考及如何安置的谏议。
官田出售是众望所归,顺利得以通过。
女子应试及如何就业,却是一个相对来说有阻力的事情。
不过,现在这件事已经和理学、蜀学的争辩挂上了关系,而理学已经被打为“伪学”,划到歪门邪道里去了,这就等于是间接为杨沅造了势。
再加上杨沅的谏议中,给女子应考划出的“分配去向”是宫廷女官、官办慈幼院、官办药局、厢公所等地方,完全不会撼动士大夫群体的基本盘,最终还是得以通过了。
不过,虽然它得以通过了,其实真正能参加科考并且能够考上的女子,数遍全国也是寥寥无几。
没有经过激烈革命的思想上的改变,必然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本也在杨沅的意料之中。
隆兴二年大考发榜之日,依旧有很多权贵人家跑去东华门“榜下捉婿”。
大多数人家派的都是家中管事或者机灵的下人,怀里揣着小本本和炭笔。
皇榜张贴后,他们就会记下一些中榜进士的名字、籍贯、年龄等信息,拿回去供自家老爷斟酌。
看到合适的人物,老爷自会找到这位新科进士与之商洽联姻事宜。
不过,李凤娘可是自己跑去看皇榜的。
她不只自己去了,还请了赵宁儿、阿它、小青棠和阿蛮四个小闺蜜。
膀大腰圆的鄂州军士奋力推开人群,给她们挤出了一席之地,五个小姑娘便两眼放光地扑到了榜下。
她们都知道李家这是要选女婿,而女孩子似乎天生就对这种事情感兴趣,哪怕年纪最小的赵宁儿也不例外。
什么二甲三甲的,她们看都不看,直接踮着脚尖去看一甲。
“看到了看到了,状元王十朋,政和二年生人,政和二年是哪一年?”赵宁儿萌萌的扯了扯青棠的衣袖。
小青棠掐指一算,吃惊地道:“哇,状元四十五岁了呢。”
李凤娘一听,小脸揪得跟包子似的:“比我爹只小一岁啊,那他孙子都有了吧……”
赵宁儿和她关系最好,忙安慰道:“不怕不怕,状元不行,榜眼也可。”
阿蛮道:“榜眼呀,他叫阎安中,崇州人,二十七岁,这个还靠谱。”
二十七岁在这个年代也早过了成亲的年龄,但确实有些读书人考虑到一旦中举,联姻对象的层次便截然不同,因此会成亲较晚。
不过他有无成亲,榜上可是不写的,还得探访一番。
“阎兄,恭喜、恭喜,你考了一甲二名,是本科的榜眼啊!”
却不想,这位榜眼就在现场,他的朋友一喊,所有看榜的人都向那人望去,满脸惊羡。
“人呢,我看看,快快,让我看看。”
李凤娘急的跳脚,偏生看不见。
两个李家的部曲见了,便将外袍缠在臂上,然后用缠了袍子的手臂各自托起李凤娘一条小腿,将她架了起来。
李凤娘犹如踩高跷一般向人群中张望了几眼,便怏怏地道:“放我下来,放我下来。”
阿蛮好奇地道:“凤娘,你看见了么,那人长相如何?”
李凤娘扁了扁嘴儿:“瘦瘦小小的,还没到二叔胳肢窝高呢,他就是不曾成亲,我也不要。”
赵宁儿抱着“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态度继续劝道:“不怕不怕,我们再看看探。”
青棠道:“探么?探叫梁介,益州双流人,二十……也是二十七岁。”
没想到这一届的榜眼和探都是四川人。
她们也不知道这位探出现了没有,便有李家部曲使了点钱,询问榜下的执役。
不一会儿,那李家部曲就回来了,讪然禀报道:“姑娘,那位探方才已经看过榜了,榜下执役说,他是脖子上骑着儿子,怀里抱着一个闺女跑来看榜的。”
李凤娘:……
赵宁儿忙道:“不怕不怕,我们再看看二甲……”
“我不看了!”李凤娘跺跺脚,觉得好没面子:“走吧走吧,咱们逛香积寺去,真是晦气。”青棠想起她初次到杨府时,颐指气使要赶鹿溪和丹娘走,以杨家女主人自居的一幕,便笑吟吟地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