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校场礼兵封赏圣旨(二合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京城每一个角落,驱散黑暗。
此时的大校场已经是一片热闹非凡,
今日是朝廷礼兵的日子,
校场上早已布置得庄严而华丽,四周彩旗飘扬,旌旗蔽日,各色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百姓们身着最为体面的衣衫,脸上带着喜悦与期待,
从京城的各方城门蜂拥而出,向着大校场涌去。
车夫李武带着妻子抱着不大的儿子混迹在人群中,
因为李武脚力不错,他们很早便赶到了城门,排在较前方位置,
此刻也是率先出城,向着大校场赶去。
大校场的入口处,早已有军卒严加守候,
他们身着铠甲,手持长矛,以挺拔的身姿屹立在四处入口。
在入口处,有从京城各部衙门抽调的吏员,以此来检查来往百姓的身份户帖,并且严加搜身。
随着百姓涌入,校场内的气氛愈发浓厚,
嘈杂的议论声相互交织,让大校场显得尤为吵闹。
很快,吵闹声在军卒吏员的呵斥下慢慢平息,
文武百官乘坐着马车,缓缓驶进大校场。
车马队伍浩浩荡荡,色彩斑斓,每一辆马车都代表着一名位高权重的朝堂官员。
在大校场的北侧,观礼台早早安置,
观礼台最中央是陛下以及太子所在,
在观礼台左右两侧密集安放着不少椅子,桌案,上面摆放着干果与茶杯瓷器。
官员们身着朝服,头戴官帽,下了马车,神情庄重而肃穆,缓缓进入其中,坐入属于自己的座位。
他们彼此间或点头致意,或低声交谈,或对着大校场上的军卒指指点点,声音同样低声无序。
在最前方的一排座椅,还掺杂着一些外邦使节的身影,
撒马儿罕使节、占城使节、真腊使节、安南使节、朝鲜使节、暹罗使节、麓川使节等人都在其中。
来自辽王郡的辽王、惠宁王、朵颜将军亦在其中,还有一些俘虏的北元权贵。
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饰,色彩斑斓,与文武百官的朝服泾渭分明,
他们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切,
当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百姓以及硕大的校场还有等待一侧的军卒时,他们眼中闪过浓浓的忌惮。
那些被俘获的北元权贵眼中虽然闪烁着难看,但脸上强行挤出难看的笑容,
来到大明京城这短短十余日,他们已经被大明京城的繁华所震惊,
深深意识到了草原与占据中原之地王朝的差距,
仅仅是京城内的百姓,就远远不是北元百姓可以媲美。
在他们眼中,这些身体强健充满精干的百姓穿上甲胄,拿上兵器,
那就是战兵,是宝贵到不能再宝贵的财富。
而之于大明,这些百姓仅仅是百姓,只因他们有更精锐的军卒。
随着时间推移,清晨的太阳渐渐升起,大校场内的观礼台逐渐坐满了人。
而处在南侧的百姓或站或坐,或聚或散,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中央高台与那些等在左右两侧的军卒!
老者手拄拐杖,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今日盛世的感慨。
孩子们则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与兴奋,仿佛要将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日头渐高,天边的朝霞如同火焰般绚烂,整个场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辉。
就在这时,庄重而悠扬的号角声响起!
百姓们、文武百官以及外邦使节们纷纷停下交谈,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大校场东入口方向!
咚咚咚!
肃穆激烈的鼓声响起,号角声愈发悠扬高亢!
华贵车辇缓缓驶入大校场,车辇由数十匹骏马牵引,车身上镶嵌着金银珠宝,
四周有身着华丽铠甲的旗手卫军卒护卫两侧,
他们手持长枪,步伐稳健,目光如炬,彰显着皇家威严庄重。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龙袍,头戴冕冠,坐在车辇之中,目光深邃。面容威严。
太子朱标则紧随其父,
他身着一件绣有金色龙纹的冕服,头戴玉冠,面容俊朗温和。
车撵缓缓驶过,整个大校场寂静无声。
车辇停稳于观礼台之下,明皇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缓缓走下车辇,踏上了通往观礼台的台阶。
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登上高台后,朱元璋与朱标并肩而立,俯瞰着整个大校场。
这时,观礼台上齐齐出现二十名太监,他们手拿明晃晃的圣旨,面露恭敬。
而在大校场的南侧以及东西两侧同样如此,
当百姓们见到太监手拿圣旨立于他们身前之时,不由得呼吸急促,心脏怦怦直跳面露期待。
李武有些激动地将怀中孩子高举让他坐在肩上,同时有些激动地看向身旁婆娘:
“圣旨!圣旨!”
翠也有些激动,连连点头,而后看向肩头的孩子,见他有些不老实地乱动,连忙呵斥:
“好好听着,洪武老爷有话要说。”
立于东西两侧军卒亦是如此,握住腰间长刀的手紧了又紧,同样面临期待!
前军斥候部此刻立于教场西侧,处在较前列位置,
太监一经出现,陆云逸便将右掌抬起做拳状,
霎时间,前军斥候部军卒挺直腰杆,
一手扶马缰,一手握长刀,目光如炬,直视前方,盔甲碰撞之声齐齐响起!
下一刻,隆重而悠扬的号角声停止,在场诸多太监齐声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乾坤朗朗,日月昭昭,我大明皇朝,承天运而兴,威震四海。
近日,北征大军凯旋,于捕鱼儿海一战,斩将搴旗,北元覆灭,捷报频传,举国欢腾,
实乃天佑我大明,万世基业,固若金汤。
朕心甚悦,欲彰此武功,扬我国威,定于大校场设礼兵之礼,以慰将士之辛劳,以展天兵之雄壮。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文武百官、万民百姓,共襄盛举。
外邦使臣,远道而来,莅临观礼,共鉴我大明之辉煌。
朕知,将士用命,乃国家之根本;百姓安乐,乃社稷之基石。
故此礼兵,非独为炫耀武力,更欲昭示天下:
我大明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誓守疆土,保国安民。
愿诸卿与朕同心同德,共筑大明万世之基业。
是时,大校场上,旌旗猎猎,战鼓雷动,铁马金戈,尽显英雄本色。
望诸卿及万民百姓,勿负朕意,共赏此盛世之景,共庆我大明之辉。
钦此!]
声音落下,鼓乐齐鸣,礼炮轰鸣!
万民跪拜,山呼万岁,声震云霄!
随着明皇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落座,礼兵开始。
原本激昂的鼓乐声渐渐淡去,转而被一阵深沉而肃穆的旋律所取代,
如同远古的钟声悠然回荡,天际间厚重的云层遮蔽了阳光,让整个大校场笼罩在一片庄严之中。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梁,四处张望。
下一刻,他们愣住了,西侧礼兵入口处,
一支特殊军伍缓缓步入大校场!
他们身着甲胄,群情激昂,面露坚毅,眸子中透露着浓浓冷冽,但步子却略显蹒跚。
这一刻,大校场四周军卒纷纷抬起手中的铜喇叭,齐声大喊,
“大明战斗英雄方阵!”
“大明战斗英雄方阵!”
“大明战斗英雄方阵!”
声音愈发高昂高亢,在整个大校场缭绕。
哒哒哒.
沉重的脚步声与偶尔传来的器械碰撞声响在所有人心头,
方阵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整齐与坚韧,缓缓步入大校场。
他们是礼兵仪式的先锋,是无数战事中英勇不屈的见证者,更是大明王朝不屈精神的象征。
方阵最前,是一排失去双腿的老卒,
他们端坐在轮椅之上,白发苍苍,面容却异常坚毅。
他们的双手紧握着轮椅两侧的把手,眼神穿透岁月风霜,闪烁着不屈光芒,轮椅轻轻滚动,自西向东行去。
紧随其后的是手臂残缺的军卒,
他们或单手持杖,或双臂皆无,却以惊人的毅力保持着步伐一致。
他们的肩膀微微前倾,身体重心不断调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却又异常坚定。
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怨怼与沮丧,有的只有坚毅。
残缺的肢体以及荣耀在这一刻化作最坚硬的甲胄,守护着他们内心的信念。
在其后方,还有一位年轻军卒,独肢,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他的步伐略显踉跄,但眼中同样充斥着坚韧,脸上还挂着淡淡微笑。
每当他迈出一步,拐杖与地面的碰撞声便格外响亮,仿佛刺入在场每一人的心头!
尽管身体残疾,但每个人都挺直了腰板,步伐坚定有力。
略显哀鸣的声乐一点点变得激昂,擂鼓之声阵阵,咚咚咚地响个不停!
使得透过白色布匹渗透而出的点点血液变得刺目!
老人们原本沉稳的手轻轻颤抖,嘴唇翕动,
眸光中闪烁着复杂,岁月的沉淀似乎在这一刻消失,转而变成了无声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青壮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与震撼。
他们未曾亲身经历过战阵厮杀,
但此刻,他们仿佛能切身实地地置身战场之上,感受其残酷厮杀,
血,到处都是血,人人染血。
他们的神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变为肃穆,不自觉地挺直腰板,满脸敬意。
妇女们用手帕擦拭着眼角,她们的泪水在不经意间滑落,却没有人愿意出声打扰这份庄严。
她们或紧紧抱着怀中孩子,或依偎在丈夫肩头,
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方阵,心中充斥着对英雄的敬仰。
随着战斗英雄方阵的深入,校场上的气氛愈发庄重。
百姓们屏息凝视,他们的眼中既有敬佩亦有感动。
观礼台上,文武百官神情肃穆,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外邦使者同样神情肃穆,放于一侧的手掌紧握,瞳孔放大,眼中还有一丝丝恐惧。
大明兵锋虽强盛至极,但他们亦不曾畏惧,只因其手中亦有可战之兵。
但大明对这些伤残军伍的此等举动,却是他们无法比拟。
将此等战争残酷赤裸裸地体现在百姓面前,
或许会让他们产生畏惧,但更多的是心绪激昂。
当战斗英雄方阵完全进入大校场,并整齐地排列在指定位置时!
哗——
大校场仿佛被冉冉升起的太阳所点燃。
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感激。
观礼台上,明皇朱元璋轻轻拍动着苍老手掌,脸上同样闪过动容,
他侧头看向太子朱标,轻声道:
“标儿,有人与朕说,这样人会吓坏百姓,削减其参军心绪,也会让军伍中人消极怠战。
看看,你看看,
我大明百姓民风淳朴,对于这些保家卫国的军卒,爱戴胜过你我,那些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自此之后,大明军伍会源源不绝,谁也杀不完,大明再也没有打不赢的战事。”
太子朱标此刻脸色凝重到了极点,只觉得鼻子微微发酸,用沙哑的声音出声感慨:
“父皇,我大明此刻武运昌隆,国泰民安!”
这时,立在四方的太监又朗声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朕闻天地浩渺,英雄辈出,我大明将士,以铁血铸就山河,以忠魂捍卫疆土。
观礼兵,见伤残之士,虽体有不便,然神色刚毅,步履稳健,朕心甚感,特颁此旨,以慰忠魂,彰朕之仁爱。
昔者烽火连天,尔等披坚执锐,赴汤蹈火,誓守疆土,以致身残志坚,朕心甚痛。
然尔等之英勇,犹如星辰,璀璨于历史长河,照耀后世子孙。
朕深知,伤残之痛,非言语所能尽述,然朕必倾尽国力,厚待尔等,以彰其功,以慰其苦。
自即日起,凡我大明伤残之士,皆享朝廷优抚之恩,衣食无忧。
朕将设英魂碑,以镌刻尔等之英勇事迹,供后世敬仰。
愿尔等之名,永垂青史,与日月同辉。
朕亦望朝野上下,皆能体恤伤残之士,共筑仁德之邦,共享太平之福。
愿尔等之英勇精神,如松柏之长青,激励我大明子民,矢志不渝。]
哗——
大校场的气氛被再一次拔高,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立于东西两侧的军卒士气高昂到了极点,似要捅破天际。
紧接着,高亢的声音从四方响起。
“大明步卒方阵!!”
“大明步卒方阵!!”
“大明步卒方阵!!”
随着一声悠远而洪亮的号角,
整个校场仿佛被瞬间唤醒,喧嚣声中,步卒方阵缓缓步入大校场!
他们身着铁甲,铠甲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冽而庄严的光芒,
队列整齐划一,宛若刀切斧砍,步伐一致,如山岳般沉稳,每一步都踏出了大地回响。
随着方阵行进,脚步声愈发密集有力,仿佛万马奔腾,又似惊雷滚滚。
它们在空中交织、碰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音浪,
席卷了整个校场,甚至穿透云霄,传向远方。
在这一刻,整个大校场都仿佛为之静止,只剩下这响亮脚步声,在天地间回荡。
“一、二、三——四!”
口号声,如同惊雷般猛然炸响,穿透了清晨的宁静,响彻云霄。军卒们扯着嗓子嘶喊,
更是将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宣泄而出,无尽的热情与决心此刻暴露无疑。
随着方阵行进,口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仿佛有无数的战鼓同时擂响,奏响激昂的战歌。
不同于大明英雄方阵的沉重,
步兵方阵充斥着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随着步卒方阵的雄壮步伐渐渐远去,大校场上空又迎来了一股全新的气息。
“大明火器方阵!!”
“大明火器方阵!!
“大明火器方阵!!
晨光中,火器方阵缓缓步入,
他们手持军器局最新制造的火铳、火炮,步伐稳健,眸光中透露着自信!
火器方阵的入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眼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