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0章 走私不绝,朝廷震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此一说,三人都笑了起来。李景隆不知从哪掏出了一份文书递给陆云逸,露出几分不好意思,轻声道:

“云逸啊,帮我看看这份文书,这是各个战船的兵员统计,

船队在河州补充了一些物资,可如何分配,如何安置,本公是一头雾水.”

陆云逸接过文书,面露诧异:

“如此重要之物,应当等徐都督回来亲自操持吧?”

物资分配向来是一个得罪人的活计,

陆云逸此刻不免想到是徐司马让李景隆做这些得罪人的事。

李景隆解释道:“其中有一些药品以及所食所用,这两天就要用

所以军需官将其分配,让我来拿个主意,可本公哪懂这些?

所以特意来请你看看有没有什么纰漏,

若是有人想趁着徐都督与申国公不在搞一些手脚,那本公绝饶不了他。”

如此一说,陆云逸面露恍然,放下心来:

“只看一部分?”

李景隆连连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若是云逸不介意的话,本公想在旁观摩观摩,研习一二。”

陆云逸眨眨眼睛,合着是来偷师,忍住笑意点了点头:

“自然可以。”

“太好了!”

说着陆云逸往舱内走去,李景隆连忙跟了过去,

却猛然发现刘黑鹰还停在原地,没有跟过来。

便回头喊道:“黑鹰,你不过来一同研习吗?”

刘黑鹰将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脸抗拒。

陆云逸在一侧笑了笑:“走吧,他会。”

李景隆脸上的笑容刹那间消失,转而变得僵硬,嘴唇微抿,步伐又快了几分。

天还未亮,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青蓝色,

几朵白云悠然飘浮,但在这未明的天色下,

它们似乎也失去了白日的明媚,变得黯淡而朦胧

就在这片宁静即将被打破之际,

应天城外那条宽阔官道上,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而有力的马蹄声。

声音初时微弱,仿佛远处山谷回音,但转瞬之间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城门守卒们原本因夜色深沉而显得有些昏昏欲睡,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猛然惊醒。

他们猛地瞪大了眼睛,瞳孔中映射出远处那片模糊景象,睡意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紧张戒备。

他们迅速站起身,手中的武器紧握,身体微微前倾,视线眺望远方。

很快他们便看到了来人,当他们看到那熟悉的甲胄以及路,其实不由得悄悄松了口气.

守城军卒们其实很想发出一声怒吼,

但他们在城门多年知道轻重,也知道在这个时间所来之人身份定然不一般。

果不其然,下方有一人迅速脱离队伍,朝着城门发出大喊:

“申国公在此,速速开门,我等有要事进京!”

说着,那军卒便从一侧的行囊中掏出了一块令牌,将其高举。

城门守卒还在呆愣愣地看着,一时间没有反应,

而听到声音的城门守将冲了出来,连忙一脚又一脚地踹了过去,骂道:

“愣着干什么啊,吊篮!”

随着令牌升空,滞涩的大门声便缓缓响起,侧门缓缓打开,

百余人蜂拥而至,没有做任何停留,就这么奔向皇城!

距离天亮不到半个时辰,一行人很快来到了皇城,

在经过通传后,申国公邓镇与中军都督佥事徐司马快步行进皇宫,很快便来到了武英殿!

这里灯火通明,守夜的侍卫脸色凝重,武定侯郭英手持锐利长刀,正在门前慢慢踱步,

见到邓镇两人前来,眼睛微微眯起,开口问道:

“发生了何事?如此急匆匆回京。”

说着,郭英挥了挥手,一名身穿甲胄的军卒进入大殿通报。

而郭英则挡住大殿门口,使得二人等在这里。

申国公邓镇脸色凝重,叹了口气,将在河州所发生之事粗略说了出来。

武定侯郭英曾坐镇辽东数年,对于走私一事早就了然于胸,

邓镇告诉他是想要看看他有什么看法。

武定侯郭英脸色凝重到了极点,眉宇中闪过锐利杀气,断言道:

“你们回来得太慢了,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加急回来禀报,

而后封锁消息封锁前后河道,探查各个港口。”

邓镇与徐司马脸色凝重,没有反驳,

一夜的奔波使他们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就在这时,那名侍卫走了出来,还带着一名红袍太监。

“申国公,徐都督,陛下召您进去。”

很快,申国公与徐司马走入武英殿,身旁还跟着郭英。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正俯于桌案,脸色平静,

左手拿着奏疏,右手拿着朱笔轻轻挥洒。

而在不远处的桌案上,太子朱标亦是如此,

他桌前堆积着足以将他淹没的奏疏,此刻他亦是眉头紧皱。

听到脚步声,朱元璋没有抬头,而是静静将奏疏批阅完,

而后才微抬眉头,视线扫向三人。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发生了何事?”

邓镇上前一步躬身一拜:

“启禀陛下,我等在途经河州之时,遇到用垃圾船走私军械等紧俏物资之事。”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奏,将其平举在身前。

明皇朱元璋脸色平静,在一旁奋笔疾书的太子朱标也眉头微皱,抬起头来,眼中流露出一丝愤怒,很快便消弭于无形。

朱元璋抬了抬下巴,一名太监径直上前将那奏疏拿了过来,仔细检查后才交到他手中。

朱元璋接过奏疏将其展开查看,眼神一点点凝实,浑身散发着凶戾气息,呼吸有一点点急促。

当他将奏疏看完,压抑的气氛已经笼罩了整个武英殿,

在场的侍者与太监都将头重重低下,申国公与徐司马也大气不敢喘。

朱元璋将奏疏一甩,冷声道:

“太子,看看这封奏疏,看看咱大明这乱臣贼子胆大包天到了何种地步。”

太子朱标眉头紧皱,起身上前接过奏疏打开查看,很快他眼中也闪过了阵阵锐利:

“岂有此理,将兵器工坊的废料运出我大明乃利国利民,福泽后世之举,

居然有人将心思打到了这上面,真是该杀!”

太子朱标看向朱元璋躬身一拜:

“父皇,孩儿恳请三司查案,绝不姑息!”

“仅仅于此?”明皇朱元璋冷冷说道。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将腰弯得更低,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太子朱标思虑片刻,还是缓声开口:

“父皇,如今西南正在准备战事,我大明要派兵三十万,

正是上下团结之时,要是此案牵扯甚大,难免会影响西南调兵。

尤其是走私的兵器,还出自两湖,

不如等朝堂暂时安定下来,再彻查其背后之人。”

“标儿,人家都欺负到咱们爷俩儿头上来了,朕还要给他们留余地?”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冷声道:

“拟旨,三司联合查案,彻查走私一事,

都察院彻查沿河所有州府官员,若有参与其中绝不姑息。

另命吏部彻查当年所有参与制政之人!所有!!”

红袍大太监躬身道了一声是,而后快步离开,去翰林院下旨。

待到大太监离开,朱元璋目光锐利,盯着郭英冷声问道:

“郭英,你在辽东许久接触通商道路多年,觉得此事如何?”

郭英脸色凝重,双手抱拳:

“陛下,朝廷海禁森严,任何人不得入海经商,

臣不得不怀疑,当年提出将这些废料送至海上,

就是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根本目的就是行走私一事。”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开口:

“此等事让臣想起了多年前东南有倭寇袭扰一事,

那时曾有人建言各地各乡组织团练,在海上来回巡逻。

当时提出此政之人最后被证实与倭寇私通,行走私之事,

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皇朱元璋坐在上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在场之人,笑容和煦,声音舒缓,只是眼中带着不可抑制的冷冽:

“朕这大明天下,看来都是一些聪明人,查,上上下下好好查。”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