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枇杷饮是许黟给新冷饮取的名字,虽然是冷饮,但在夏天里喝上一杯,对解渴消暑、清肺润喉都有不错的效果。
所以,许黟犹豫着要不要将这“薄荷枇杷饮”当做一种药膳饮料。
在一千多年前出现“药膳”这个词之后,关于药膳方面的内容和食疗的方子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丰富。明清之前,就有《黄帝杂食饮忌》《食方》之类有名的医书,后来在名医孙思邈著写出《备用千金要方》后,更是把食疗这一门学科加以完善跟补充。[注1]
后代人里,专注这一门学科的也在一步步地改善添加,还搭配出更适用于新时代的药膳食方。
由于药膳不单单起到治病的效果,它同样能强身防病。时下的权贵、大户人家,对药膳也是相当的信赖与推崇。
好些人家,还会请大夫去家量身定制好的食疗方子,便是想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至于冷饮的话,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就深受时人的喜欢了。他们把这个称作为“凉水”,其实更像是“果汁”类的饮品。像开封府那边,就时兴“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注2]
还有养生的“熟水”,一开始只是把水烧开了才喝,说是能养生健体,后面就开始加入各种养生的材料。用煎、泡等方式,煎、泡出香味和药效。例如许黟喝的薄荷白菊茶,就是属于“熟水”的一类。
这么看来,这“薄荷枇杷饮”还是属于养生凉水了。
许黟笑了笑,把它归类到养生冷汤里面,夏日可喝凉,冬日可用热水煎、泡。
确定下来后,许黟继续完善食方,把薄荷、枇杷肉的剂量都确定清楚。
再写出几个衍生的方子,譬如喉咙有湿痰,可以加入陈皮、金银花。先用热水泡开,过滤出来后放凉,用冰水冰镇之后,放入捣碎的薄荷叶,和糖渍好的枇杷肉。
热汤就简单一些,用水煮开,依次加入金银花、陈皮、薄荷,最后关火加两勺糖渍枇杷,等温度适宜就可以喝了。
最近他书写多起来,落笔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洒洒洋洋地写了好几张纸才停下来。
一阵输出,让许黟神清气爽,趁着天色还早,他换上窄袖袍衫,背上竹筐出门来到一家经常光顾的医馆。
医馆里的学童都认得他了,笑呵呵地过来询问他想买什么。
“许大夫,可是买之前的老三样?”
许黟摇头,问他:“馆里硝石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学童翻看医馆里的库存账目,微微张嘴,对着许黟说道:“医馆里如今还有一百二十六斤硝石呢,这数量可不少哩。许大夫,你确定可都要?”
许黟点头“嗯”了一声,说,“都要的,你帮我算算多少钱,我取给你。”
“好说,且等我一会。”学童连忙说。
硝石的用量不大,素日里卖不出多少。这批硝石还是前年冬天进的货,都一年半的时间了,也卖不出多少。许黟想要,正好合了医馆的意,学童还不用继续打理,也不去想买这么多硝石,用去做什么。
他不问,许黟也不用编什么借口。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学童从后门里拖进来一麻袋硝石,上了秤一看,果然是一百二十六斤。
付完钱,许黟将硝石装到竹筐里,步履飞快的回家。
到家里他就把硝石倒出来,用木锤子把它们敲碎成小块,再用惠夷槽将它们碾成细粉状。这样硝石能更容易溶解于水里,加快发挥的速度。
碾成粉末,许黟去挑了两桶井水,刚从井底挑上来的水是最适合不过的,摸着冰冰凉凉的透心凉爽。
他把井水倒进陶罐里,依旧按照之前的方式,顺指针地捣鼓融化。等待全部融化之后,就把小陶罐放进去,等硝石发挥作用。
井水渐渐变得冰寒,摸着寒气袭人的时候,许黟眼疾手快地把小陶罐拿出来,倒出一部分冰水到提前准备好的罐子里。
随着许黟住的时间越久,家里的陶罐是越来越多了。
新的陶罐还是前几日,在屋顶竣工之后,许黟觉得家中陶罐还是太少了买回来的。
大部分买回来的陶罐都不是用来正经装食物,而是拿来装晒干的药材。
好的陶罐装药材,要比用麻袋更加的合适。储存的时间长,不容易变质破坏药性,对他来讲,陶罐的价格就不值得一提了。
剩下的一半冰水继续冰镇在硝石水里面,这样等待一两个时辰,就可以结出冰来。
许黟提着篮子到院子里,采摘了半篮子薄荷,去到灶房里泡洗干净。再用药臼捣碎之后,挤出汁水到冰水里面,剩下的渣也不浪费,用少量的冰水继续搅拌,再过滤出来,把每一片薄荷叶利用到极致。
接着,就可以加其他东西了。
许黟想着天气炎热,古人又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穿短袖短裤,整天穿着长衫长袍容易中暑,又加入白菊、干山楂片。
白菊、干山楂片不需要捞出来,泡开后颜色好看,还能起到美观的作用。
最后一步就是加入适量的糖渍枇杷了。
做完之后,许黟先取一小碗品尝,入口先是一阵冰凉,接着就是枇杷肉的甜香,而后又有薄荷的冰凉清香,清甜带一丝味酸,薄荷与枇杷的香味交融得十分融洽。加到里面的白菊和干山楂片也没有任何的违和。
用许黟的话来说,这是他做得最成功的养生饮品了。
他十分的满意,装出两壶,分别送到何娘子和陈娘子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