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外,邢家庄园。
庄园外的空地,已停着两辆各不相同的驴车,驾着车的车把式在旁边小亭歇脚。亭子中打着小炭炉,炉上挂着茶壶煮着茶,车把式就围坐在炉子周边,喝茶取暖,也算是件享受的事。
他们喝过一盏茶,就看到一辆驴车往这边过来。
今日主家的小郎君们过来庄园里玩,想来这过来的是哪家的小官人了。
很快,只见驴车里下来一个背着药箱,面貌清俊,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夫?
小郎君们出来玩,已经需要有大夫在旁边作陪了吗。
许黟背着药箱进到庄园里,住在庄园里的下人引着他入内。
下人带着路,一边交代着说:“岳五爷已在亭里歇脚着,就等着许大夫你过去,陶家小爷也到了,就是鑫小爷还没到。稍后一到,我家五爷就说,往后山桃林去,那里供着热茶和点心,都一一备齐的,许大夫你要是觉得差哪些,尽管吩咐小的,小的立马去安排。”
这位许大夫是他家岳五爷交代着要好生伺候的贵客,庄园里的下人们不敢怠慢。
主家们要来玩,庄子里提前两日,把该准备的东西备齐。换洗的衣物,歇息的房屋都打点出来了,就怕有哪里出纰漏的。
许黟点头,说他知晓了。
他头次来庄子,不识得路,只能是下人带着他去到亭里。
一到,陶清皓先站起来,笑得弯腰说:“许黟,你出来玩怎么还带着药箱,不知道的以为你这是要来出诊呢。”
许黟瞥他一眼,不想多说,就见邢岳森也好奇,问他怎么把药箱带来了。
“职业习惯。”许黟简短地说。
两人听到这四个字,愣了愣,觉得这四个字好陌生。
说听不懂吧,又好像听懂了,说听得懂嘛……隐隐又听不懂。
陶清皓困惑:“你从哪里学来的词,我听着好耳生。”
许黟反过来打趣他:“侠客剑不离手,大夫药箱不离身。”
陶清皓:“……”他听懂了。
邢岳森就说:“黟哥儿这习惯好,药箱是救命的工具,带在身上不妨事。要是途中遇到一二事,也能出手相救。”
陶清皓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他倒不是真的想打趣许黟,就是习惯了,这个习惯可不好,再去看许黟的神态,没瞧出他真生气,就放松下来。
他是因为鑫盛沅的缘故,跟邢岳森、许黟走得亲近了。
如今也想跟他们俩打好关系。
这会鑫盛沅还没到,陶清皓就跟他们说:“鑫幺还说要与我打赌,不会是最后一个来庄子,我看他是睡过头了,还不知醒来没有。”
邢岳森蹙眉。
许黟说:“东街离东郊近,鑫幺应是要到了。”
陶清皓点点头:“想来是快要到了。”他说着,喊跟着过来的小厮去外面候着,见到人就来禀告。
小厮领了命离开,下一刻就有个下人来问话。灶房的差人来问,午食可是要打边炉。
许黟听得耳朵竖起来。
这庄子的灶娘祖籍在两广,因着家乡水患,逃到蜀地这边找生路。她会一手做饭的手艺,便被邢家赁做灶娘,不过邢家府里已经有灶娘了,她挤不过府里的老人,就被差遣来到庄子里。
庄子里的活闲,可惜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主家来这边歇脚,捞不着多少油水。
这回听到是邢家五爷的邀请友人来庄子里玩,想着好好表现,就想到“打边炉”这种吃法。
这本是广府那边就地取材吃的炉子,以鲜制胜,汤底只需要水,剩下的就吃食材的鲜。
可是盐亭县没有海鲜,许黟很好奇,这个灶娘是怎么取材的。
邢岳森也没有吃过打边炉,听着下人这么介绍,很是心动,就问许黟和陶清皓两人有什么想法。
许黟本身就很喜欢品尝各种不同的吃食,而陶清皓不仅爱吃,还懂吃。
两人互看一眼,还能如何?当然是拍手同意。
“看来今日这趟来得不亏,不仅能摘桃,还能吃到打边炉这等只在行脚商嘴里听过的新鲜吃法。”陶清皓笑着道。
许黟看向他,问:“你听过?”
“是听过,就是没吃过。”
“哦。”许黟应了一声,突然目光看向来时的路。
邢岳森视线正好往他这边扫过,挑着眉问他:“怎么了?”
“鑫幺还没来。”许黟说。
他这么一提,邢岳森和陶清皓也觉得不对劲了,这家伙哪怕再贪睡,院里伺候的丫鬟小厮也不至于让他贪睡过了头。
莫非是路上出事了……
“不好了!”
这时,去门口守着的小厮慌张地跑回来。
他喘着气对着陶清皓喊道:“郎君,不好了,鑫小爷家的雪莲不知怎么了,半路出了事,人看着快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