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当名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7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杨家庄,货郎家中。

年轻的货郎躺在床上三日,今日终于有力气起身,他面色依旧蜡黄,眼窝凹陷,任谁也想不到,三天前他身强力壮,不过几日就变成这副模样。

货郎娘子眼角挂泪地扶着他,为他换衣裳:“许大夫说了,你该出来晒太阳,这样恢复得快。”

“嗯,听许大夫的。”货郎应声出屋。

屋外阳光明媚,照在身上和煦惬怀,货郎在庭院里走了两圈,接着在杌凳上歇息片刻,便起身再接再历。

在庭院篱笆绕着走了几圈,货郎娘子喊着他回屋。

他娘子煮好了野菜粥,分出部分到罐子里,倒在货郎的土陶碗里。

货郎看到这绿糊糊的粥有些愣住,但见都吃这样的粥,便也没说什么。

春暖时节,河边草地里野菜不少,杨家庄会去摘野菜回来吃的人家不在少数。

今儿货郎娘子本来要煮那精细的大米粥。然而许黟过来一趟,顺便把摘回来的野菜送给他们。

那野菜货郎娘子晓得,他们管叫水枝柳,采的是嫩茎叶,焯水后就可以煮粥吃。但许黟告诉她,这水柳枝还有个别名,叫千屈菜,有凉血止血效果,对于得痢疾的患者来说很有好处。

他家货郎“痢疾”刚好,可多吃一些。而这野菜除了孕妇不可吃外,老小皆宜。

货郎吃着吃着就发现,这粥里还有煮鸡子,只他碗里有,他娘子和孩子们都只吃这野菜粥。

看着这鸡子,货郎不由自主间,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都怪我,要不是我突然病了,你们娘儿们也不至于跟着我受苦。”货郎捂着袖子呜呜哭着。

他娘子抽泣擦泪道:“都熬过去了,等你病好,咱家又能好起来。”

……

三月初四许黟等人为老王家和王癞子治病,直到三月一十二日两人才终于好全。由三个大夫轮流诊脉,确定无恙后,方叫他们将用过的器具都消毒一遍。

还有茅厕,这个是重要传染源,里面的排泄物都要用生石灰掩埋。

很快,城中的百姓们发现,医馆里卖的生石灰好像没有了。

这些生石灰都被许黟等人给买了回来。

因早就有交代过备药材,颜曲月担心许黟手里头的银钱不够用,将她给带出来的交子都拿出来,打算用来买药材。

她在家中观察两日,确定没有被感染后,才带着阿锦出城,去到蕲州城里大量购买药材回来。

期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入了一人眼中。

便是那蕲水县的贺县令。

说来也巧,那日天气晴朗,这贺县令想要去浠水游湖,就看到庞氏医馆拉着两辆驴车停在医馆前,另有壮汉在急匆匆地装着药材。

车辆上光是装着的药材就有数石,这样的异常举动,使得贺县令多看了两眼。

这庞氏医馆他是晓得的,当初来上任,就派手下师爷打听过城内不少消息。其中就有庞氏医馆,光是这个“庞”氏,就令他想起多年前他仰慕过的一位先生,没想到这一查,两者果然是同宗。

只可惜,他也只查到两家有缘故,却不知道那位庞先生与蕲水庞家有没有往来。

于是这事便搁在心底不曾提起,这么久来,他又注意到庞氏,因而打发了下人去盯着。

哪想真的盯出来问题,这庞氏医馆,联合两个年轻大夫,在城外王家村和杨家庄密谋着什么。

这日,丰师爷急遽登门,把他查到的事禀告给贺县令。

丰师爷道:“县令,这庞小大夫和杨大夫都是咱们蕲水县人,就是那许大夫不知从哪里来的,另带有些家眷,这家眷里还有个会妇人科女医,这些时日来,有不少夫人娘子去看病,瞧着医术不差。”

“哦?就得了这些?”贺县令不紧不慢地开口。

丰师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自是不止,属下还查到这杨家庄和王家村里都同时出现了相同病症的病患,那几人,把这些人给看管了起来,小的打发人去盯着,没靠近就被驱赶走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丰师爷立时让这几个去打听消息的人给喊了回来。

丰师爷偷偷地观察着贺县令的神色,探询问:“县令,你说要不要派人将这几人抓起来?”

贺县令冷笑:“他们一不犯法,二不犯事,用何借口抓人?”

丰师爷呵呵干笑,连忙说他糊涂了,还请贺县令定夺。

贺县令瞥了他一眼,凝思不语,总觉得这里面还有别的蹊跷。

同时出现相同病症的病患?

只这句话就不得不让他多想些许,要说相同病症同时出现,也就只有瘟疫了。

可眼下是春时,哪里来的瘟疫可言?

“你继续派人盯着。”顷刻,贺县令对着丰师爷吩咐道,“务必查清楚为何有相同病情的病人出现。”

丰师爷凝神道:“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

贺县令又道:“不许声张,另外,叫住在王家村的里长见我。”

丰师爷应下:“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