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清话事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4章 郁皇亲征,开启两路北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即日起,各军团最高指挥官改称司令官,对应军衔不改。

第1军团由林淮生兼任(林总)。第2军团依旧是郑河安(总生病的阜阳大哥)。

第3军团韦俊(韦妃的默默无闻的哥)。

第4军团黄肆(驻大员,忙着捞钱)。

第5军团苗有林(驻广东)。

第6军团赵二虎(长兴矿工出身,王六的小弟)。

第7军团白健仁(桂军,人在东山步兵士官学校进修)

第8军团李小五(义子,兼领禁卫军)。

第9军团杨遇春(披甲步战高手)。

第10军团刘阿坤(存菊堂老人,沉湎于西湖柔情,拉来挂个名,战后好封爵)

轻骑兵军团,兀思买(热爱诗词的非典型圆脸蒙古人)

近卫军团,陛下亲领。

……

按照既定安排,如无意外天象,大军每天必须前进40里。

西路军先出动。

林淮生以轻骑兵军团为先导,一路北进。

一路所见,哀鸿遍野。

白骨弃于市,数里无人烟。好不容易找了几个状如骷髅的汉子作为向导。结果吃完第一顿,就撑死了两个。

鲁山县、宝丰县已成废墟。

士绅也好百姓也罢,皆不知所踪。

“老乡,这里的人都去哪儿了?”

“军爷,死的死,跑的跑,俺估计好多人逃进山了。”

豫西多山,生存概率比在平原会高一些。

……

大军继续前进。

汝州,不战而降。

城墙上血迹斑斑,之前有明显激战的痕迹。欢天喜地的士绅们打开城门,跪迎王师。

不过,

林淮生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当众询问了一个问题:“尔等可有四海票号存银存根?”

众人愕然,连忙找出存根。

不料林淮生冷脸道:

“凡存银3000两以下者,皆为首鼠两端,无可宽恕,杀!”

如此一来,汝州城内官绅240余人皆被拖出去当众枪决,之后家族男丁发去淮南煤矿挖煤,女眷发入教坊司。

仅有5人合格。

林淮生知道陛下心意。

这半年里,四海票号在北方一共吸储400多万两。

陛下听说后,勃然大怒。踏马的既然不让骗,那寡人就只能动手抢了。

……

轻骑兵军团一路狂奔,传檄各州县。

所到之处,

州县纷纷打开城门跪迎王师。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连重镇洛阳也自觉打开了城门。已封冻的洛水,挡不住凶狠的吴军。

河南布政使带领全城400多官绅跪在城门外当众献上牛羊、金银。5000多守军全体弃械。

吴廷的规矩,人人都知。

顽抗,破城后全城士绅皆屠。

投降,可保全城士绅身家性命。

兀思买骑在马上望着匍匐在脚下的洛阳官绅,得意洋洋的接收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

至此,

西路军就完成了初步战略,封堵住了清廷从潼关西逃入陕的路线。

……

安徽滁州府。

中军大帐。

参谋恭敬的回答:

“林帅军报,西路军兵锋已至黄河,在南阳府城、汝州城、宝丰县城、许昌城驻军,途遇抵抗甚微,并诛杀存银低于3000两之士绅844户。”

“告诉林淮生,接到军令之日起,西路军分3路,自西往东配合东路军清剿,分区清理。”

“寡人再次强调作战原则,凡不愿放下武器者,不论兵匪不论老幼一概剿杀。打一路,就安置一路,若粮食跟不上,宁可放缓步伐。”

参谋快速记录之后发出。

中午时分,胡之晃快马赶到。

一入帐,就热泪盈眶。

“陛下!臣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臣愿为大军先锋,北伐燕京。”

“起来,坐着说话。”

“谢陛下。”

帐内,李郁屏退左右,密授旨意。

胡之晃听的频频点头,之后快速离开。

……

颍州府北。

第2军团司令官郑河安脸色蜡黄,整个人显的很枯萎。

麾下,

一众皖北籍军官们担忧的望着主心骨。

“诸位,陛下已有旨意。我军团先拿下徐州——淮安一线,消灭福长安!”

“仗打到这份上,其实没什么悬念了。这些年弟兄们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图的不就是个封妻荫子。”

“只可惜,我怕是撑不太久了。”

说着,他给众人展示了一方带血的手帕。

众军官眼眶发红。

“大哥,你回苏州休养吧。”

“司令官,徐州交给我们,不会出问题的。”

……

郑河安举起右手,示意噤声。

待帐内安静,

他才很平静的说道:

“寿,乃天定。大夫说了,我这是沉疴顽疾,无可救药。好在这是个慢病,逐渐恶化,所以我还能撑一段时间。”

“也许1个月,也许半年。”

“诸位弟兄,需保密!否则陛下一道旨意,我就得卸任。”

众人擦泪,点头。

……

郑河安笑着示意众人坐下:

“事到如今,我想和诸位说些真心话。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团结,切莫搞内讧。”

“你们还有你们的家族都能翻身了。不过皖北还是穷,乡亲们怕是黑窝头都吃不饱。”

“想翻身,怎么办?”

“第一,治河。第二,办教育!”

……

一少年军官起身拱手道:

“大哥,这俩都是朝廷的大事。我们怕是~”

“满仓你坐下。我想说的是假如,假如有一天朝廷要治河,皖北人必须死命配合、不惜代价。”

众人默默点头。

“司令官放心,我等记下了。”

郑河安继续讲:

“办教育,不能都等朝廷,其中缘由我不愿多说,你们也无需多问。我以军团司令官的名义下一道书面军令,从即日起,歼敌破城后,你们尽可放开手缴获。”

“司令官的意思是?”

“2军团所到之处,前清官吏、士绅望族、巨商大贾,甭管是谁一概灭口,然后抄其浮财。记住,只要浮财。事后朝廷有追究,一应责任我来承担。”

“抢来的钱,不是让你们私分的。”

“7成!至少保证7成运回老家,办学校,招收家乡子弟。”

帐内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盯着郑河安,试图搞清楚他的真实用意。

……

郑河安笑的很从容:

“这些年,我也算参透了一些事。”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办教育,得大把大把的投入。老家人没钱,所以这钱得我们来解决。”

“你们务必记住我两句话。第一,唯陛下马首是瞻,战场之上,陛下说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不许犹豫不许思考,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给我冲进去。第二,造福乡梓,100所学校,少一所,我死不瞑目。”

“跪下,发血誓。”

……

次日,

第2军团开拔,兵锋直指徐州。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