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娱:票房为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84章 【110】史上最年轻三大电影节评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84章【110】史上最年轻三大电影节评审!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

贾章柯《三峡好人》

蔡铭亮《黑眼圈》

杜琪锋《放·逐》

……

陈愈坐在飞机上,正翻看着这一届威尼斯的提名,哪怕他对电影节很多的获奖电影有些遗忘,但看到《三峡好人》还是很清楚。

这一届的威尼斯,其实并没有任何悬念。

贾科长一战封神,凭借《三峡好人》跻身国内得奖大师行列,获得了最终的威尼斯金狮。

这也是华夏第六座金狮,第四个获得金狮的华夏导演,内地第二人。

老谋子拿了2座金狮,陈愈去年拿了1座,但他不是导演,所以贾章柯算是第二个。

其余的两座,都是宝岛导演获得。

候孝贤和上面再次获得提名的蔡铭亮。

严格意义上来说,威尼斯金狮应该是华夏得的最多的,这都是多亏了老马。

而柏林目前是五座金熊,包括老谋子、谢飞还有李桉的两座,今年王权安《图雅的婚事》,年前又拿了一座。

最少的就是戛纳。

整个华人圈子,包括香江宝岛在内,就诗人恺歌一人获得。

也正是因为这稀缺的含金量,所以诗人怎么造,他地位都摆在那,实在是这座金棕榈确实价值千金。

而这些年随着全球电影事业的发展,三大国际电影的地位,也慢慢从并列,变得戛纳独占一头,把柏林和威尼斯渐渐比了下去。

全球目前公认的第一电影节,绝对非戛纳莫属。

当然,事实上华夏原本是有两座金棕榈的,张一谋也差点完成三大电影节最大奖的大满贯。

当年老谋子的《一个都不能少》,其实是内定的金棕榈,不过主办方嫌里面国旗、国歌镜头政治味太浓,被怀疑有政治宣传的嫌疑。

戛纳让张一谋删掉这个镜头,就可以获奖。

但老谋子还是挺刚的,直接弃赛,把《一个都不能少》送到威尼斯送审,还给戛纳主办方写了封决裂的怒斥信。

至此后张一谋就再也没去过戛纳,而《一个都不能少》最终获得了威尼斯金狮。

那一届戛纳,原本老谋子有两部送审。

原本是双保险,还有一部《我的父亲母亲》,基本上拿大奖稳的。

这一部最后也送到了柏林,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不得不说,国师虽然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但大是大非至少是站得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地位和风评,一直比陈恺歌等人高一头的原因。

虽然同样拍了很多烂片,但一直以来拍电影的理念永远挺创新。

很多的导演未来都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都不再有市场。

例如冯晓刚。

这一次威尼斯冯晓刚也来了,《夜宴》没有入围主竞赛,但威尼斯非竞赛展览,华宜显然也是了大价钱。

飞机上一路跟马克·穆勒聊着,陈愈还凑空看了下他写的那本《电的影子》!

不得不说,这老马对华夏电影确实是爱的深沉。

这书的附录,就是《华夏电影1905-2005》,以其精美的装潢设计和丰富的内容,为庆贺华夏电影走过百年历史,而编印的一册图书!

这一次,老马又带了很多去威尼斯,送人的同时,也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各国记者和专业人士翻阅拿取。

这本书,绝对不是一个老外随便糊弄人的,里面除了有详尽的华夏百年优秀电影作品的介绍和专家影评外,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早期华夏电影彩色海报和剧照插图。

为外国人了解华夏电影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过去欧洲出版的关于华夏电影的书封面不太好看,我就设计了这一个可以吸引很多人目光的封面,表现了艺术和电影的关系!”

“这本书真的写了华夏电影100年,从无声电影一直到现在最新的东西,印刷了有5000多本,这在电影类图书一般印制一两千册的意大利,已经算很多了!”

“我希望欧洲所有搞电影的人,都要看一看,华夏电影确实和其他国家的电影,有一种本质内涵的不同!”

老马临下飞机之际,跟陈愈聊着他这一本书。

二十多小时的转机和盘旋,他们终于到达了威尼斯,一路很是颠簸。

幸好,总算是到了。

“我们先去酒店,倒完时差后,我带你去见一下这一次评审团的主席和成员!”

“凯瑟琳·德纳芙知道吗?”

老马说了一个挺陌生的名字,一旁的刘一菲却点了点头:“我知道,法国著名的女演员,欧洲影坛第一夫人,我听我爸说起过她!”

“对,就是她,这一届的评审团主席!”

“威尼斯影后!”

陈愈当然是第一次听到这名字,老马其实已经把这一届的评审团成员都告诉了他。

除了凯瑟琳·德纳芙和他之外,评审还有5个人。

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老男孩》在内的复仇三部曲非常出名,让他享誉欧洲。

美国著名导演卡梅伦·克罗,成名作就是阿汤哥饰演的《甜心先生》,阿汤哥也是靠了他,才拿到了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奥斯卡影帝入围。

还有三个名气就很一般了,而且都是欧洲本土的演员和导演。

“呼……终于到了!”

刘一菲双手一伸躺在床上,整个人都累坏了。

“我澡也不想洗了!”

陈愈压根没管刘一菲的嫌弃,就想上床睡觉,却被刘一菲直接推进了卧室。

接下来的几天,陈愈算是明白了评审的痛苦。

酒会、宴会、聚会,是他这几天的主题。

马克·穆勒给陈愈介绍了很多欧洲电影圈的重磅人士;如果放在之前,哪怕是陈愈没得威斯尼影帝前,这些人最多只是恭维一声,差不多就是一个点头之交。

但现在,陈愈的地位,三大电影节大满贯影帝的实力,外加他评审的身份,这些名流人士,就完全对待他不一样了。

用老马的话来说,陈愈已经打通了内部,算是自己人。

威尼斯官方的人士,陈愈也认识了不少,欧洲的选片人、北美的选片人,艺术总监……有老马这个华夏通在,陈愈这几天基本上已经把欧洲的圈子都认识了个遍。

还有一个聚会,那就是全球知名的一些导演和制片人,共同点都是获得过欧洲三大的奖项,这算是能参加这个聚会的门槛。

这些人,其实也很重要。

上面欧洲电影圈和威尼斯官方,这是奖项的推见,也就是如果参奖,你认识这些人之后,只要影片没什么大问题,入围基本上问题不大。

但如果要获奖,那就得认识现在宴会上的这些导演、制片人等等,因为每一届的评审团,都是出自这些人之中。

所以很多时候,像贾科长这些,为什么每次电影都能获得主竞赛提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