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舍弟诸葛亮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20章 明明只是想喷一喷,怎么就闹大了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诸葛亮在庆功宴上帮着法正贴金,既宣扬了法正在越巂郡的武功,也强调了他早有筹划、对当地的战后治理也是井井有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考虑到法正这一世跟其他刘璋旧臣一样,都是以“降臣”的面目出现,而非“一早就变节投靠了刘备”。

所以其他刘璋旧臣们,多多少少也会对法正被如此重用,心怀一两分不甘。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诸葛令君这是在为他本人明年可能要出川去操持北伐、提前做人事铺垫了。

他这么捧法正,颂扬其功绩,显然是准备走之后让法正接手益州的内政治理工作。

于是庆功宴上,也就有一些不怎么有眼色的刘璋旧臣,跳出来摆出一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姿态提些建议,

希望诸葛亮能注意到法正的虚报功绩问题,以及他恢复越巂郡战后秩序时、一些手段上的鲁莽之处。

当然,也有一些人就是想要掣肘,防止法正这种“酷吏”的权力越来越大,导致蜀中世家豪强将来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他们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一把。

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任何时候,既得利益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手上的利益被迫吐出来,或者原本可以作威作福的权力,被迫限缩。哪怕最终无法阻挡这种事情,但只要能多拖延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所以,不管诸葛亮有多铁腕,治蜀有多公允,阻力永远是不会缺的,无非明暗不同罢了。

而今天这种场合,首先跳出来的,却是一个以名誉清高著称的学术型官员、蜀儒四宗之一的大儒杜琼。

只听杜琼劝道:“请令君明鉴,法孝直虽于一个半月之内,连破牦牛、筇都、会无等县,但要说彻底平定越巂,实在还有些遥远。

越巂西部群山中,部族无数,绵延千里,其中潜藏西南夷部众不知凡几。而越巂夷帅高定本人未能被及时击杀,反而成了惊弓之鸟,远遁深山。

只怕将来数年,越巂都会因此而难有宁日,蜀身毒道贸易就算复通,这数百里凉山深谷,只怕也会处处被蛮夷威胁,令君不可不察啊!”

诸葛亮原本心情不错,闻言兴致微微转冷,轻轻放下酒盏看去。

那杜琼,不就是前年自己刚来治蜀、想要推广直五百钱的镀银币时,就带头跳出来反对的那家伙么?

当年诸葛亮就驳斥了对方的那番“认为发行镀银币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腐儒歪理,然后顺利强推了镀银币,但并没有进一步惩戒杜琼。只是稍稍敲打、轻轻放下。

那也是因为两年前诸葛亮刚来,根基不稳。加上这一世刘璋被刘备讨伐时投降得比较快,双方没怎么拉锯破坏蜀郡就完全易手了,留下的既得利益集团也就比历史同期更大一些。

毕竟打烂了重建的地盘上,肯定不会剩什么既得利益者,都被扫掉了,就跟黄巢过境似的。

但和平接收的地盘,留下的遗老遗少肯定会多很多。

刘备和诸葛兄弟要得到“减少战争破坏”的利,就得同时承受后续治理时稍稍束手束脚的弊。这两者是无法割裂开来、只挑好处不要坏处的。

所以,两年前推行镀银币和代役钱时,诸葛亮需要优先对付刘璋留下的旧实权集团,如王商、陈实这些家族。

为了更好地统一战线、拉拢大多数打击一小撮。他对于杜琼、谯峅这些只有清誉和学术地位,但实权较弱的腐儒家族,就选择了暂时忍让。

没想到却让这些腐儒们觉得自己也成了团结对象,说话越来越离谱,还经常说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诸葛亮务实之策的话语。

这一次诸葛亮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王商、陈实那些地方实力派已经被搬掉,他当然不会再手软了。

当下,诸葛亮以一种平和但不如质疑的语气,为法正辩解,顺便也是敲打那些攻击法正的人:

“你们这般评价孝直,未免有些吹毛求疵了。越巂郡不比其他郡,这已是我大汉西南边界的极西之地,再往西,不知有几千里群山。要想彻底肃清,怎么可能做到?孝直能一个半月,控制住牦牛道沿线,已是毫无争议的大功!

至于高定暂时跑了,又有什么关系?孝直在筇都县时,将高定的主力围歼迫降了大半,此后在会无县再战,又歼敌迫降不少。高定主力已丧,仅以身免,还能有什么威胁?

你们觉得高定还能兴风作浪,莫非是觉得主公的德望和威名,不足以服远人么?区区高定,靠李求承和其他斯都耆帅,就能轻易殄灭!

原本我也不想跟你们多说孝直的计划,毕竟事关军机。但既然你们当中有人心怀顾虑,我就稍稍透露一些……”

说着,诸葛亮就把法正那套“给一部分蛮夷提供少量武器装备,尤其是租借给他们武器,换取这部分蛮夷效忠朝廷,帮朝廷咬其他不服的部族”的办法,稍稍言语美化了一番,简略概述了几句。

毕竟在座的都是要脸的,诸葛亮说得太直白,那就过于粗鄙了。

不过在他详细转述了法正的思路后,杜琼、谯峅等大儒名士,还是不禁微微吸了一口凉气。

这种以利诱挑唆蛮夷内讧杀戮的办法,在讲究“以德服人”的腐儒眼里,还是有点卑劣的,说好了用道德感化的呢?怎么成了阴谋诡计挑拨离间?

当然,杜琼之流未必就是道德真有那么高尚,但不妨碍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喷人啊。就算他们内心并没有真心觉得法正有多卑鄙,他们也能趁着这个机会,发表一番看法,压低别人的道德声望抬高自己。

反正他们又不用亲自做事,他们这种学者型官员只要喊口号就好了。

杜琼忍不住就感叹:“法孝直怎能指望如此手段、作为安定越巂的长久之计,这种伎俩,就算一时奏效,时间久了,蛮夷也会看出来的,到时候反而败坏了朝廷的名声……”

杜琼这番话,倒也不算完全错。因为汉人朝廷用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控制蛮夷,年代久了之后,蛮夷确实也会学奸学乖的,适应这套体系,从而在夹缝中找出新的生存空间。

远的不说,就说汉朝人自己知道的历史,西汉后期宣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依靠内附的南匈奴来制衡其他草原胡人了,东汉更是用了乌桓人。

但那些内附的胡人,也会渐渐学乖,知道了汉人的企图,然后壮大自己,有机会就作乱。

至于后世这样的例子,那就更多了,后世明朝用狗咬狗的办法控制辽东,最后还是会有奴儿哈赤之流借机壮大的。

杜琼就是因为读书多,知道之前南匈奴内附后的种种因果史料,所以就引经据典,作为自己的挡箭牌,一味唱高调,强调法正的招数有“抗药性”,卑鄙的事情做多了,一两代人之后就可能不灵了。

不过,诸葛亮是何等样人?他会不知道这些么?

诸葛亮很清楚,这些分化瓦解挑动蛮夷内斗的打法,只能用一时。

也就是现在讨逆灭曹的大业尚未完成,为了尽量低成本快速地解决蛮夷问题,才需要用用这些手段。

但他怎么可能指望一直靠这种斡旋类的计谋一招鲜吃遍天?天下太平后,诸葛亮很快会变招的,会用那些利于长治久安的法子来善后。

于是,诸葛亮当即就严厉斥责杜琼的胡言乱语:“杜琼!你自己不明政理,只会对孝直的归化蛮夷之策指手画脚,是何居心!

我焉能不知对蛮夷要以德服人,对于真心归顺朝廷、为朝廷打压其他不臣蛮夷的夷帅们,朝廷自然会给他们一个前程,有始有终。只要他们不生出异心,朝廷将来也不会对他们下手,又何来失信之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