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4章 看守所,谢厂长赖着不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从学校拿到的是最基础的技术。而如何在基础技术上研发更新技术或是更适合市场的产品,学校可没法跟生产工厂比。

“我没有意见了。”

曹兵认真思索了一番,虽然依然不甘心,确实提不出更好的方案。

继续下去,刚刚才缓和的关系怕是会瞬间破裂。

“既然没有人再有其他意见,就这么办。广交会还有好些天,后面应该还会有新的订单,曹副厂长,生产上就麻烦你了,把哈工大派过来的技术人员招待好……”

没有人再反对,侯国勇直接就拍板了。

蓉城。

从谢威回来后,就再次回到技术员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从家里骑着他爹那辆二八大杠去红光厂技术部,跟徐昌帅以及厂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电饭煲的生产线调试。

“甘部长,车间的各种零部件产能好像不高啊。总装车间产能每月5万个……”

当生产线调试得差不多时,谢威到原本的冲压等车间后终于发现了问题。

冲压车间,跟他离开时相比,没有丝毫变化。

即使两班倒,也无法做到每天生产1700个左右的电饭煲内胆。

技术部负责人甘松是谢建国担任厂长后从其他厂调过来的。

“这是谢厂长的要求,咱们厂的产能确实供应不上,大部分的零部件都准备由其他厂供应……谢厂长不是说是你提出来的方案,跟兄弟单位一起做?”

甘松不解地看着谢威。

他到红光厂的时间不长,到现在也不过才半年的时间。

通过厂里的人早就清楚谢威对红光厂的影响力。

连谢建国的厂长都是谢威争取的。

“我是说过要在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供应链……”

谢威苦笑着回答。

之前的锑锅、高压锅生产工艺都不算复杂,使用的零配件也不多,红光厂一家就够了,没有必要去打造或是培养供应链。

电饭煲工艺复杂一些,零部件同样也不多,不过确实可以把一些技术难度不大的零配件交给其他擦厂生产。

厂里的机械设备并没有增加,红光厂的发展,已经开始脱离谢威之前的预期了。

具体的,也只有问老头子才知道。

看守所。

“谢厂长,要不您还是先出去?那事情都已经调查清楚了,您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你说了没用,得我们局里开口。之前抓我进来我就说了,让我进来容易,让我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面对胡所长,谢建国一脸淡然,随后解释着,“小胡啊,我这不是针对你。”

“……”

胡所长一脸无语,随后看向旁边的看守所领导,无奈地耸了耸肩。

之前工业局发函,让他们抓的谢建国。

谢建国跟许志辉不同,胡所长是了解他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的,最多也不过是客户请吃喝。

“谢厂长,您跟工业局领导有矛盾,出去才好解决啊。”

看守所领导急了。

谢建国赖着不走,他也没法强行把人赶出看守所不是?

按理,当初人就不该送过来。

奈何架不住上面的领导发话。

“出去干啥?当厂长累死累活的,这里面多舒坦,每天啥都不用干,也不承受任何压力……”

谢建国摆明不出去。

这让看守所领导更是头大。

无奈之下,只能把情况反馈给工业局,希望工业局出面。

“反了他了!一个返聘的厂长,在这里给我拿捏起来了?”

胡春林得到消息后,巴掌重重地拍在办公桌上。

写着“为人民服务”的茶杯都跳了好一阵。

脸色铁青的他,扭头看向正在办公室眼巴巴盯着自己的罗诚业,“你之前拍着胸脯保证能找到证据,时间过去这么长时间了……”

“领导,谢建国做得太隐蔽了!”

罗诚业肯定不相信谢建国会一清二白,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找不到能给谢建国定罪的证据。

“隐蔽?当初你信誓旦旦地说他违法乱纪!我相信了你,现在呢?你举报谢建国利用国家资产给自己爱人买貂皮大衣,人家提供了发票,哈工大那边也说明了情况,并不是谢建国买的,而是学校奖励谢威的!”

胡春林气不打一处来。

他同样非常被动。

谢建国被抓,是出于他的授意,现在人关的时间不短了,工业局上级主管领导已经开始过问,没有证据就必须放人。

尤其是广交会传来好消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红光厂拿下了200多万港币的外汇订单!

更是让胡春林感觉到压力巨大。

胡春林没办法,只能通知公安系统的关系,让放人。

结果,谢建国赖在看守所不走了!

“胡局,这不能怪我们啊。当初谢建国自己都说是他给他爱人买的……”

“嘭~”

胡春林的巴掌重重拍在桌子上,“他说的!谢建国是要脸的人?”

“……”

面对此种情况,罗诚业没有再吭声。

一旁的侯永军只是默默地看着,一直都没说话。

“行了,你们先回去,我再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胡春林一阵头大。

上级领导找他谈过,虽然没有明确说什么,久经考验、经验丰富的胡春林敏锐地感觉到,谢建国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就麻烦了。

而他这些年干的事情,根本经不起查。

关键,就在于谢建国。

给谢建国低头道歉?

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胡春林脸色就更加阴沉。

自己堂堂一个领导,向谢建国那样一个原本只是普通技术员的人道歉,传出去,还活不活了?

何况,上级不一定真的要动自己。

谢建国也不可能会一直赖在看守所。

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上级领导应该会体谅自己这一点吧!

想到这一切,胡春林原本的担忧顿时就消失了。

对于这些,谢威是丝毫都没关注。

红光厂的规模化生产产能建设在更了解工厂以及蓉城周边配套的他加入后,进度很快。

不过,降价带来的大量锑锅、高压锅订单,却挤压了电饭煲的产能。

“先生产锑锅跟高压锅,完成交付。至于电饭煲的生产,等广交会结束,秦柏林等人回来再说。”

谢建国不在厂里,谢威说的话比厂里任何管理都更管用。

“谢威,秦科长已经发回来电报,目前厂里已经签下了超过200万港币的订单……”

甘松提醒谢威。

厂里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利润降低的锑锅跟高压锅。

一个锑锅利润才一块多,跟之前七块多的利润没法比。

高压锅的利润高一些,可同样没法跟之前比。

“只是这一段时间。先不着急,我爸还没出来呢!”

能生产么?

老爹没出来,就能满足生产,到时候又少了筹码。

谢威才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