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朕这个昏君
真是太过分了!
朕辛辛苦苦为了任务挣个孩子,就是为了将她培养好当一个明君。
结果到了这些大臣眼里就跟她一样成为了金饽饽了。
楚月气不打一处来,她忍着气听着秦少傅和三皇兄开启了场辩论,想着怎么见针插缝?
可偏偏两人说的都没有错,她实在找不到理由来怼他们。
好气,现在又没理由整他们怎么办?
叮心声又来了。
随州水患不如郑州,但随州地势拔高不适合衔接附近的几个州,那几个州穷山刁民未开化的山贼很多,所以,郑州一旦成为了码头,更会吸引周围闭塞几个州翻山越岭来郑州。
届时很可能引发山贼投身为水匪。那帮山贼因为生活在随州附近,所以对水性也时分熟悉。若是没有引导好,山贼们将会成为随州的隐患。
楚月:这是哪个人才???
之后心声继续道:阳大人一定能察觉此事,可惜阳大人最近似乎不太积极,果然是为了婚事而发愁吗?
等等,不一定,大人们最近似乎在限制阳大人的行动,阳大人虽然看起来并未受阻,可她手下有些人已经开始故意怠工了,对阳大人的话再没有以前的积极性,好在还有寒门那几位知州知府大人。否则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少损失。
楚月顿时心疼地看着阳清涟,她深藏在袖口的拳头忍不住捏了捏。
心声再道:另外郑州,西安王虽然在郑州没有势力,可他的狼子野心一直有盯着陛下还有江南王。只要这两块地方他肯定要插足安排势力。
可惜江南王为陛下防守严密,西安王就算想安排势力,都很快被拔除了。
而现在又提出郑州,分明是想在江南的外围设下暗桩,趁机发展借鉴江南的成功,然后在江南地区撒播自己的棋子。
真是其心可居,先帝已经允许西安王留驻京城,他怎么能还不知足。
楚月细细地听着这位臣子的分析,她迫切想找到这名臣子,可惜心声卡似乎没有这个功能,可以明确的指出心声的对象是谁。
楚月心急之下,她立即道:两位的两州计划听起来都十分理想,朕也不愿意错过,这样吧,西安王与封王,还有刘年左功免,你们制定好计划后,各自呈上一份计划给朕。
朕看了可以考量考量。
说罢,她故意停顿一下,提起了一件事:另外,兵部尚书的考核期限为一个月,如今已经过了近半个月,剩余的时间,左右侍郎可要把握好了。
话音落后果然心声又开始丰富起来了。
陛下又是这么两头都安排。
她就不能只选一个,左右逢源,真是不靠谱。
这么安排似乎并没有错,只是缺乏了主要的判断和独立的决断。
此选择迟早成为小皇帝的缺点。
陛下行事多是两头不得罪,她为何要怕西安王?难道不知道我们才是她的靠山?
虽说最后的位置一定是刘年继任,可陛下这样的态度,与先帝留下的我们似乎有点分歧。
呵呵,小孩子果然是小孩子,怕得罪人就只能两头求好了。
两州都交给我们不就行了,她这是做什么?!
所以说,陛下不如先帝,像先帝一样培养我们,然后把事情都交给我们做就行了。
可惜新帝不是先帝,先帝不好糊弄那是没有办法,可新帝就不同了。不知道今晚要去哪里喝酒?对了,就去春风楼吧,本太尉,白吃白喝也没有人敢收钱。
怎么还没下朝,老朽腿都站麻了。
一句句仿佛潮水般冲击过来。
楚月立即拍了下御桌,喝道:在此之前,朕要问问有没有像李太保那样爽快想辞官归乡的人?
此话一出。
众人立即寂静了,尤其是原本站不稳的人立即将腰杆子站稳了。
果然,这帮子人不敲击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现在刘年已经注定是自己新皇派的人,她允许刘年和马酒城继续呆在先皇派,只不过,他们到最后必须成为内线,给她盯着先帝派这些尸位素餐的人!!!
楚月便道:随州地势恶劣,水患又不如郑州严重。
朕决定先在郑州修田道引流,另外多植树,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至于随州,附近地方的山贼一日不除,暂时不实施修河道开码头的想法。
余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楚月立即站起来,她猛地拂袖,宽袖飞扬带着一片风,便从后殿离开了。
郑公公整个人赶紧宣布:退朝!!!
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站起来后都不由的惊讶起来了。
他们疑惑陛下怎么突然就开始决定了?殊不知人群当中,只有一个年轻的文官,他的眼睛亮辉辉地看着龙椅,还有楚月离开的方向。
这位文官眼里很快坚定下来了,再看向其他私底下议论陛下昏庸或者无能的人,他露出了一抹冷笑。
果然是老糊涂了。
刚刚陛下那番话简直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辙,能说出此话,还清楚两州动向的人,怎么可能是昏君。
就因为陛下偷懒不早朝,没有什么主意,还有烧了那些宝典书吗?导致陛下的威信下降吗?真是可笑至极。
现在在他眼里,陛下才是可造之君,他愿意相信,陛下以后会变得出色优秀,她会明白事理,就像今天一样,而不是只小看陛下当她是孩子,要给足陛下信任,才是他们臣子该敬的本分。
此人立即走了出去,只不过刚好碰到了阳清涟。
阳清涟扫了这位三年前的新科状元,她道:翰林院杨编修。
杨文成听见首辅在唤他,他受宠若惊地走过去拘礼道:下官参见阳大人。
阳清涟点点头道:随本辅一同走吧。
是!杨文成有些诧异起来。
阳大人怎么在今天就注意起他来了,难道,他要熬出头,可以在其职发挥自己的才能了吗?
杨文成立即恭敬地随着阳清涟走出了宫殿,他们一路没有说话,但是凡事见到杨文成跟在阳清涟身后,大家都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因为在他们眼里跟在阳清涟的身后,就相当于跟在官神身后,便是要连升三级的节奏。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注目。
而且这几乎是所有人默认的一点,就比如上次跟着阳大人的人是刘年,而刘年坐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已经很久了,就是因为跟了一次阳大人,他立马就被陛下点名为尚书候选人。
此等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并且,最近陛下多次点刘年的名字,就代表他迟早要高升,所以现在很多人一直在巴结刘年。
而现在,可能巴结刘年的人要多一个了,那就是杨文成。
一路上,阳清涟本就沉默寡言。
她没有说话,杨文成更不敢说话了。
直到停下来后。
阳清涟道:杨编修祖籍在哪?
杨文成恭敬道:下官的祖籍在随州,从小就在那长大,之后大了些,父亲带着常年居住在郑州,让下官安心科举。
阳清涟微微瞥了他眼,道:你对陛下有过什么评价?
杨文成顿时惶恐起来了,难不成别人在阳大人面前说了他的坏话吗?他之前虽然也认为陛下昏态百出,可从来没敢说出口。
可今天他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陛下,心里才着实自愧起来,又忍不住想向往留在陛下身边为她办事。
杨文成立即跪在地上道:下官,下官曾经是对陛下有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