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寒应声:“宅子比村里的房子大的多,确实得买两个奴仆做事,否则我忙着读书,家里还得母亲操持,恐怕到时候没让母亲享福,倒是多让她老人家受苦了。”
现下既然能行些善事,他自是愿意的,只不过外头难民如此之多,他这点也只是微薄之力。
“就是我这里要两个,李兄宅邸里要上两个,那么多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橙道:“主宅里要两个,别处倒是也还能要上三四个,即使如此,温寒说的也有道理,终究是不低事。”
这一层杨晔早想过了,他道:“难民里都是些正经人家,逃难以前不少应当也都有自己的手艺营生,如今正值年节,县城里许多铺子馆子都缺人手,让这些铺子里的老板掌柜放开招揽人的限制,不准对难民歧视,这般难民也好找个差事儿供自己的温饱,再者让需要买仆役的富户都从难民中选人,如此可解决大部分难民。”
温寒眼前一亮:“若是有耕种的乡野村民,那便分到村子里去。”
“好主意!”
只是温寒顿了顿又道:“可是这些都得知县出面才能办成,他如何肯做?”
温寒和杨晔相视一笑:“咱们出面去请求他,知县会给些脸的,再者这天寒地冻的,若是难民们真在城外冻死了,此事传出去知县如何担待这事儿?恐怕现在他也正为难民的事情犯愁。”
“南水县距我们文阳县远隔多个县城,他们会流浪到我们县城,便是因为别县的知县都把他们往外赶,他们被迫到了我们县城,咱们知县想必也是抱着此番想法,可现在天气恶劣,知县就是想赶,难民们觉着左右是个死,恐怕是死都不肯走。”
杨晔道:“现在给知县想出了解决的法子,他只管出面去发号施令,到时候好人他也做了,县城里人丁兴旺,不都是他的业绩,他不会不做的。”
温寒脸上有了笑意,身上总觉着有股热流,这朝是第一次接触书本外的时下政治,他受益良多,发自内心的给两人拱手:“还是杨兄和温兄想的周到。”
“那我们何时去找知县?”
杨晔道:“明日一早便去,原本今日去是最好的,也可早日安置难民,可惜现在时间不早了,马上到了用晚膳的时间,这时候去必然撞到饭点儿,恐是很失礼。”
“好,那便依杨兄所言。”
事情定了下来,三人的心情都很不错,作为读书人,从书本里走出来办实事儿是很重要的一步,往后若是在朝廷当官儿,此前有了些办政事儿的经验,那可是大不同的。
许多乡野或是偏远县城出来的学生,即使在朝廷当了官儿也没有多大出处,很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官职上磋磨,甚至是被贬,极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不想官宦子弟一样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以及偶尔协助办政事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