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夫郎他天生好命(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小夫郎他天生好命(重生)——欲来迟(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农田茄瓜这个月刚成熟,全数收来码在地窖里,不是稀罕玩意儿,农家多的是。

两人达成协议,谢宁开心地收拾了碗筷去洗,摸黑进了灶房,林锦收了他手里的碗筷,正好,我顺道洗了,你去帮爹把衣裳收了。

好。应答的声音脆生生,谢宁领了活,欢快地走了。

林锦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个少年郎呢,性子喜庆,挺好。

这晚,周寂年不嫌麻烦又去打了满满一浴桶水,谢宁理直气壮地进去浴桶里。

他爹和大哥都没和他说成亲洞房事宜,谢孙氏到底和谢宁没血缘关系,且不亲近,更是不可能告诉他这些房事。

于是谢宁舒舒服服地又在浴桶里睡了一夜。

周寂年闭眼躺着,浴桶里时不时传来水声哗啦,想着今天和宁郎发生的奇遇,脑海里都是谢宁的笑脸,两眼亮晶晶的小夫郎。

看来宁郎泡一夜水,仅能够管半天活动自如,他在思考,冬天要如何养着宁郎?

作者有话要说:素蛇无毒只是小说设定,不考究不保证,大家别当真哦,遇到蛇别惹别吃,安安全全最重要!感谢在2020091318:00:46~2020091318:14: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夢玖玖玖I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章

咯,咯咯

天还未亮,村里的公鸡就开始打鸣了。大井村也被笼罩着一层黑色的薄纱,只待太阳升起,掀了这昏暗。

今日要去镇上,周寂年起床穿衣,动作利落,不见拖沓。从前上朝比这时候还要早起,寅时一过,就要出府参朝了。

临出门前,他去看了看水里的人,宁郎又整个人缩进浴桶底下了,整个人像刚出生的婴儿,侧身蜷缩着,知他水中能呼吸,周寂年倒也不担心。

去到小院子里,周寂年背上竹篓,临出门前,遇上了还披散着发的爹爹。

林锦:爹还是起晚了,你这不吃早饭怎行?爹去给你摊个饼子,吃了再赶路。

周寂年已经不是十八岁时幼稚的愣头青了,父亲们健在,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他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长辈字里行间,对他这个儿子的爱护。

这一世,他不会再把亲人的关爱当做理所当然,不再急于追逐名利,只求一家人安安稳稳、衣食富足。

当然科举还是要考的,科举兴家不假。

我带了饼子,昨日上山剩的,够吃了。周寂年对着爹爹说:爹再去睡会儿,我先行了,晚些太阳升起,路上乏热。

诶,那爹送你门口。林锦放下心来,拢着头发打了个结,跟在儿子身后,路过内院,各个房门户紧闭,家人都还在睡呢。

爹回去吧,昨日宁郎跌了跤。

林锦打断道:我省得,待他自己睡醒。你快去吧,路上当心些,早早回来。

目送周寂年走远,林锦这才合上院门,回了屋子。他这一天天的虽说没下地,可是这大的院子,这老些人,他烧饭洗衣收拾院子,日日都不得闲。

只是做的都是些容易叫人忽视的活,可从未停下来过,他这腰啊,一天比一天酸累了。

林锦叹口气,回到床上挨着自家汉子眯会儿眼。

谢宁是被梦惊醒的,他又梦到他在荷花池里戏水了,等他想大展拳脚,游他个天翻地覆时,发现腿伸不开,硬生生急醒了。

房间里只剩他一人了,他穿上衣服先去了小院子,看到一个箩筐上面盖着褥子,过去掀开一看,里面是他昨天采摘的八月炸。

农家人对还没熟透的野果子,都喜欢用褥子盖着捂。

估计还得捂个三五天,桌上给你留了稀饭,先吃。

谢宁就着蹲着的姿势,扭头对着林锦喊:爹!

诶。林锦应了一声,进小院子拿木盆。

爹,我今天给寂年蒸茄干吃。谢宁跟在人屁股后面。

好,你吃完早饭的,爹给你帮忙。

谢宁点点头,想到爹爹背对着自己看不到,又开口道:嗯,要茄瓜。

一直跟到林锦过了房间,要去内院了,对门是老四房,谢宁才止住了跟人的脚步,转身回小院子洗漱,喝稀粥。

上午,当家的汉子们下地务农,留在家里的人或织布,或晒粮食。

谢宁戴着帽子去了灶房里,林锦把筐搬进来,坐门口剥苞谷粒,茄瓜我洗了,你怎么会想到蒸茄干?

小时候我娘常做,我爱吃,就跟着学了。

谢宁把茄瓜对半切开,取了火折子点火烧水,把茄瓜下锅蒸。

等茄瓜蒸熟的空档,他搬个小板凳做爹爹对面,帮着一起剥苞谷粒。

你娘是哪方人士?林锦手上动作不停,和儿夫郎闲话家常。

谢宁乖乖回答:赣磻人士,饥荒跟着村里人一路到了此地。

饥荒?那可有些年头了,那你娘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信息闭塞,林锦自己也是模糊听人说起过外地饥荒的事情。

我娘说饿狠了,什么都吃过,变着花样让很少的粮食能够填饱肚子。

谢宁只记得他很小的时候,他坐娘的膝头,听娘给他讲那些饿肚子的事,让他珍惜粮食。

晒干的苞谷很硬,不过很好剥,期间周奶奶进灶房取东西,看见谢宁,凑过来盯着谢宁的手瞧。

谢宁缩回手,不敢再去剥苞谷粒。周奶奶丢下一句别让他剥,拿着东西走了。

林锦安慰道:没事,我看着干净的。下午你随我去打成苞谷糁子,你明儿回门,带些回去。

农村里人情来往,都喜欢送粮食,实在。

好,谢谢爹。谢宁站起身来,我去看看茄瓜蒸软了没。

茄瓜已经变成了深褐色,谢宁一个个夹起来,把一节节的茄瓜用刀划开,变成一张一张的铺在干净的簸箕上。

院子里有竹竿架子,将两个铺满茄瓜的簸箕搭上去,只待晒上一日,明日再处理。

陪着爹爹剥了一上午苞谷粒,中午林锦和林桂花霸占了灶房烧午饭,谢宁赶紧溜回房间去水里呆着了。

下午要出门,他得让身体喝饱了水。

再说周寂年这边,他步行上镇子,走了一个时辰。两肩被竹篓勒出红痕,再一出汗,汗水沁着伤口,又累又痛,到底年轻,细皮嫩肉。

第一件事就是去药铺把新鲜的五味子,和家里以前晒干的土茯苓换成银两。

药铺掌柜见他背来的五味子新鲜,品相上乘,新鲜的药铺处理起来更加专业,能更好的的留住药性。

药铺掌柜是个大善人,也不压价,按市场价都给收了下来。一共得了三百六十文,倒也是笔收入。

周寂年谢过药铺掌柜,拎着空竹篓往书铺赶,置身于热闹的清水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