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不奇。周寂年故意面上冷淡,逗弄宁郎。
果然谢宁哼唧一声,拽着他的手臂叨叨:你得问嘛,你问!
这小笨蛋,周寂年忍着情绪控制面部表情,故作深沉道:那请问夫郎,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去水潭洞?
啊!!!谢宁要说的话被周寂年抢了先,谢宁气死了,两手握着人手腕用力捏,不是问这个啊!
周寂年也不抽手,不痛不痒地拖着人出了房门,心情大好。
背上背篓,谢宁还扯着夫君的手臂甩啊甩,时不时甩完还扯一些,周寂年觉得很舒服,小夫郎像是在给他放松肩膀一样。
谢宁等着他夫君变脸,结果他玩了一路,自己手都酸了,他夫君依然一脸轻松。
他们身后,周温书躲在堂屋窗后偷看了一路,谢宁居然有这样会赚钱的本事?他远远瞧了眼侧面,脸上好像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
松山因祈恩寺而闻名,百姓们的传统习俗,节日、初一、十五等日期,都会上祈恩寺烧香礼佛、祈福求安。
上寺前要爬又高又长的阶梯,且都是用巨石铺的路,隔几个就有一个高至人膝的台阶,等爬到寺庙,腿都软的打颤。
所以就有了轿夫,农家汉子有的是力气,打张结实的椅子抬着人上下山,赚个辛苦腿钱。
大井村占了个地理优势,离松山近,所以谢宁他们寻了个阴凉的地方,箩筐摆在面前,后面支一张家里带来的长木椅。
一个箩筐里是蒸茄干,另一筐里有干净的棉布盖着,底下是虾酱饼,早上新鲜煎的,林锦和林桂花熬了一夜,在他们出门才去睡。
周寂年肩背箩筐,手搬椅,出了一身力气汗,谢宁举着一个蒲扇给他扇风。
歇了一会儿后,周寂年扯谢宁,过来坐下,热不热?
谢宁摇了摇头,用凉丝丝的手心去贴在周寂年的额头,见夫君闭眼眉间松快,他忍着热给夫君降温。
周三丰收拾好摊子,回头一看小两口手按着手蜜里调油,周围陆陆续续也来了不少支摊子的,还有别的村子汉子多的,扛着桌椅,竟是来煮面卖来了。
见人多了起来,周寂年就拉下了额上的小冷手,领着人四处走走,打听观察人家叫卖的价钱。
上山的人买东西的心思少,都是附近村庄里的农民,自然都是家里吃了出来的,能省一个是一个。
但是等第一批再下山的时候,就有了吃东西的心思了,恰巧谢宁他们就紧挨着阶梯。
谢宁一见人看他的筐,就喊道:贵人中秋安康,买个虾酱饼垫垫肚子吧。
人家见他肤白俊秀,衣着干净整洁,也很愿意走近,近了见他脸上有些小细纹,只以为这个小郎君上了些年纪,保养的好。
怎卖的?那人扶着婆婆过来问。
六文钱一个,虾肉馅儿,又鲜又香。谢宁取出来一个,揪开一个角给人看馅儿。
那人还想说贵,毕竟镇上一个肉包也才四文钱,不过见小郎君递过来闻着确实香,又是海肉,便去掏钱,那来一个吧。
谢宁将手里撕开的放一旁,拿了一个新的用油纸包了递过去,您拿好,慢走。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陆陆续续闻着味来的人,也都大大方方地掏钱,毕竟每年祈恩寺山脚下的东西都贵个一文两文的。
尝了虾肉饼,觉得好的,也会买上一两包素肉干。
晌午时分,林锦和林桂花就来送货了,容哥儿也跟在后面拎着饭。
林锦看箩筐都空了,瞪着眼睛问:卖的?
不是卖的,哪个有那牛胃口能全吃了?农家汉子笑声爽朗,周三丰笑着去帮夫郎卸背篓。
容哥儿把手里拎着的晌午饭递去给周寂年,二哥,宁哥,吃午饭了。
林桂花的汉子最近忙着收地卖菜,忙的不能帮她做这些小买卖,她又和三哥家走得近,就一直帮着了,宁哥儿做出来的美食也任她吃,管够。
周家老三在中秋这天小赚了一笔,荷包鼓鼓回了家。未等周三丰开分家的口,老六那边先出了幺蛾子。
原因是周六丰没能去了文人中秋宴,周温书却去了,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中秋晚宴肉饱酒足,还没消化,就去找了老太太。
周六丰:娘,温书去中秋宴,银子您掏了?
是,人家秀才爷请他了。老太太不明所以,一问就承认了。
大哥躺着要吃饭要喝药,下月秋收得花银子雇人,他也太不懂事了!周六丰愁啊,他以前也参加了很多年文人宴,他深知文人宴就是一帮穷酸书生花钱享乐,哪里是什么吟诗作对?
不事劳动的人,就如周六丰,心里极其没有底气。如今大哥家没劳动力,三哥一个瘸子,现只靠着四哥一家,他大哥花钱治病,大侄子花钱享乐,只出不进啊!
那往后再不叫他去了。周奶奶嗫喏,对着小儿子小心翼翼的。
周六丰动了动嘴,若明年他中了,家里肯定都靠他了,到时候大哥一家不劳动,三哥腿瘸哥夫腰伤也不劳动,他可养不起这样的亲戚啊。
娘,大哥如今坐起都不能周六丰用拳头锤了下手掌,娘,得分家!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
感谢在2020092518:52:15~2020092620:18: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柒柒40瓶;春风十里26瓶;Yvette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章
考秀才需要当地的廪生做担保文书,需保证考生一不是替考、二不是娼戏之子、三不是父母去世的三年守孝期内。
一旦被发现与事实不符,可是要受刑律处罚的。
周三丰怎么也想不到,他还没开口,他娘就叫来他们,商量分家事宜了。只因为周六丰觉得大哥会拖累他们一家,万一大哥因病去了,他要白白养着周温书三年,这可把他急坏了。
要知道考了秀才后,考举人是更花钱的长久战。
老周家围坐在堂屋,听老太太宣布分家,前面说的理由引人发笑,可惜人还没笑呢,就被气死了。
周奶奶说:家里的地,咱们先不分,明年老六中了秀才,税收全都能免了,所以地先挂老六名下。
周大媳急的坐不住,站起来就张口:那挂我儿名下也是一样的,就不麻烦六弟了,六弟见天儿的在书房里呆着,哪能清楚田地里的事儿。
说的好像温书不在书房里呆着似的?再说了,我夫君可是长辈,说来是温书的叔父,长辈在,哪有挂小辈名下的?周六媳也嘴利着了。
周寂年稳稳靠着椅背,翘腿喝茶,好戏,好戏!
屋里女人妯娌间的战场,总归是要当家汉子来止话的。
周四丰还算公道:娘,还是分了吧。大哥病着,三哥行动不便,六弟读书时间都不够,地里还得我来跑,有啥事我拿着契就去解决了,也省的扰了他们读书。
争来争去,各房都有自己的主意,但是只一点,分家这个口一开啊,倒是都赞成。
周三丰两口子并不参与讨论,反正他们一家也种不了地了,要去镇上。周寂年也只是听着,心中不耐,只好去看他的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