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那一只小飞天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那一只小飞天儿——天望(14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祖父一介布衣,靠耕田供养了家父读书。安小举人的声音不疾不徐,家父年轻时,凭自己勤学苦练考取进士得了官身。蒙我父亲的庇佑,我拿到秀才功名比家父当日不知道容易多少倍。所以我只想,待将来若有出头之日,我也希望因为我的努力,而同样荫给我的后辈一些便利。若非说这是占特权的便宜,那也只归功于前任栽树后人乘凉,虽然不值得炫耀,但总归也心安理得。安小举人平平白白的把这番话说完就不吭声了。

他啥意思?

好些人没反应过来,有反应快的,飞快的瞥了一眼,水清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水清浅就是那种可以蒙父祖庇佑,拥有各种特权的出身。比如姬昭提到的春闱,水清浅连乡试都没参加过,姬昭一句话就能把他名字加到会试名单里,等于把举人功名随随便落身上,这特权福利也真是没谁了。在座的衙内都不知内情,刚刚聊嗨了,吐槽这个,笑话那个,落在出身高贵的宁仁侯世子的耳朵里,让人家心里怎么想?事情可大可小,端看水清浅是什么心情。嗯,基于水清浅跟一班江湖花娘子硬杠的传闻,显然,这是个无法无天又任性的。所以,安小举人这一番解释,既点破了他们不适当的话题,又顺手把这一帮傻学渣们给救了,化解刚刚自己被排挤的场面,又开释了水清浅可能存在的心结,处理得可谓恰到好处。

他才十七?

水清浅诡异的想起一个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安小举人当然不是穷人,但是这份成熟心智,这份面面俱到的体贴,水清浅不得不承认他在帝都那些豪门子弟身上从来不曾见过,哪怕铭少和慕少也非常优秀,但他们从来也不会这么的,呃,善解人意?有时候,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真的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契机。

安兄,你明年要参加春闱,你准备好了吗?水清浅探着身子,跟隔隔隔壁,头一次主动说话。

日日读书,温故知新,并不敢懈怠。还有,公子可以唤我子峰。

水清浅走过去,把他旁边的某个衙内赶走,关于春闱的问题,他俩得好好聊聊。水清浅虽然没参加过考学,但大概里面流程他知道。至少,他所知的会试准备就不该是日日读书,温故知新的节奏。至少不仅是读书,所以他挺好奇的,你最近都在读什么书?

诸子,春秋,大学,易经,还有我治得是《诗》所以还有

你确定你要看这些吗?水清浅十分怀疑。

安子峰:呃?不然呢?

水清浅,会试考什么吖?

安子峰,考学问,治经,还有对时事政论的看法。我的书单是我书院的山长列的,他是嘉佑五年的进士

众人:(_)什么情况,刚刚还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怎么俩人现在好好聊上了?

安子峰很详细的给水清浅讲会试规程,讲自己的准备,并没有藏私。他估计水清浅有点惨。刚刚在太子殿下那边的情形,一说春闱,水清浅一副被雷劈的惨烈,对此安子峰有点内疚,估计是自己又在拉仇恨。但换一个角度看,水清浅一介白身,机缘得了考入春闱的机会,多大的恩典呐。

关于考学,一般像他们这种衙内都能拿个秀才身份。秀才考试是开卷,就是考试不糊名的意思,所以只要大体学问过得去,县里的学正看在他们家长的几分面子情上,总不会死卡着衙内为难。所以安子峰才说自己拿到秀才身份,比他的父亲当初不知道轻松多少倍。

秀才是士人阶层的起点,考上秀才之后,就有权穿绫罗绸缎,能见五品官以下而不跪,自由出门游览天下特权如此实惠,所以如果有可能,他们这些衙内都尽量握个秀才功名入手。但轻松的路也就到此为止了。

考举人,就是人才选拔的大浪淘沙。

一个州十几个县,每个县里有那么多秀才,有走人情上来的,有更多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考试封卷糊名,谁认识谁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级别,不敢说考试规则绝对公平,但最后能杀出重围入榜,肯定要有真才实学。哪怕衙内们不缺钱买参考书,不缺人脉请名师,只要智商、汗水、幸运,任何一项是短板,照样被考试秒成渣渣。

那么,有可能不参加考试就混上举人身份吗?

可以啊,凭圣人恩典呗。

比如水清浅。如果没有太子殿下特许,那得靠首席大律政官去圣人那帮他讨个免试资格,官家给批了就叫圣人恩典。你在官家面前没点脸面,恩典是那么好讨的吗?所以被水清浅嫌弃的这个春闱资格,若被这些衙内知道,还指不定怎么羡慕嫉妒恨呢。安子峰自己有举人功名在身,用不着嫉妒水清浅,但人家出身好,得春闱资格不费吹灰之力,这是他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水清浅不知道安子峰的心理活动,他在琢磨春闱的备考书单子,他觉得安小举人准备的方向有点不大对,他是没考过,但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走?

对选官制度,水清浅有自己的理解,东洲这么大,地域差别也很大,如果要定一种考试选拔人才,这个考试都必须要做到有广泛的适应性,内容可以统一,标准可以统一。水清浅掰出两根手指,如诸子与春秋这些书,经历了时间考验,它们流传广泛,很多人的研读又让它们的解读和分析没有大的歧义,如此这般,考试就有了范围,答案也划了一定的标准。即使在偏僻州县,考学也能顺利进行,不会发生太大偏差。书中知识内容积极健康,总不会把人教歪了,还能再要求什么呢?

府试的难度没有很高,大概就是熟读默背,拓展阅读到五十到八十本相关参考文献,曾经的智者说了什么,名流说了什么,历史发生了什么什么怎么说呢,总归,有钱有闲,智商在线,总能考个秀才出来。

到了州试,因为举人可以参与地方政务,所以这道门槛一定会为卡人而设。我听说考试的文章规矩极严,论证论据引用都有规定,要有韵,对仗,对字体更有要求,简直像玩文字游戏。所以读书少过三百本肯定不行,但死读书、背死书的也不行了。我觉得,他们故意把文章学问卡到极致,人为设定的各种规矩只把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头脑灵活、能举一反三的读书人筛选出来,哦,还要有足够好的体魄。至于落榜众人,只能说头脑玩得还不够溜。

最终在帝都的进士科,大体看上去,跟考举人没啥区别,但它在考试要求里加了一句,结合时事评论。这是本质区别了。经过州试的大浪淘沙,有头脑有运气的人成了举人老爷,每个人都可以称得上博览群书,出口成章。再考一次,难道主考官会在乎谁的文章写得更漂亮,引用更贴切?考试主旨在选官,并不是选老学究。所以它一定会检阅这些考生的时事敏锐度,他们的思想成熟度,格局,想法,政治倾向所以安子峰的那个读书清单就显得太单纯了。

安子峰以为自己在给一穷二白的水清浅传授考学经验,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话题主导已经到了水清浅的手里,安子峰那个嘉佑五年进士列的书单被扔在一边,最近五年的朝廷邸报你看了吗?你至少要完看近两年的《时文摘抄》,鸿运书局刊发的《如是》,弘文馆出版的《梅雪》呃,你没看过?水清浅瞪圆一双凤目,不是吧,安兄,弘文馆大佬的时事解析文章,历届主持考学的考官都会在上面登文章,你不看这些《诗经》算哪门子的正经书啊?

安子峰额头上的汗珠子都快滚下来了。

还有《国策》《问天》《论地缘》《戍边五十年》水清浅不打结的脱口而出一个长长长书单。

同席的一脸懵逼的学渣们:天哪!还让不让人活了!

第152章宁仁侯的晚节

送别宴吃完,转天中午,姬昭就带着水清浅一起启程回帝都,效率高效得让几乎所有安州官员都有点措手不及。原本有心思跟太子殿下蹭一路的人根本来不及做出行准备,只能眼睁睁的错过这个机会,比如,户部庄侍郎家的大公子,又比如,想去帝都参加春闱的安小举人。亏得水清浅不用操心行程行李,不然,他也得是一脸懵逼被扔下的一员。

但是,哼哼,不要以为忙着出行,他就会忘了自己被坑去明年参加进士科的邪恶计划。晚上落脚驿站,吃饱喝足,甩着沐浴后半干的头发,水清浅直接冲到姬昭的房里,一进门就猴在太子殿下的身上,开始卖惨,阿昭哥哥,我不想去参加春闱考试T_T并列举理由一二三,我在武学院还有课程没有完结呢,我就是再天才,一根蜡烛两头烧哇,你忘了那会儿我累到昏迷不醒啦?

姬昭:

然后威胁,你可想好了,我现在可是有饷有衔的六品军侯,在诸多大佬心里,很有脸面哒。我没听说过哪位武将去参加进士科,到时候军部的大佬们去骂人这个锅我可不敢背。

然后卖萌,我才多大呀,我去同朝为官,你让那些七老八十的大人们怎么想?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