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韬明白过来了:“我谢家多年不争不抢,左右周旋。贵族敬我们,皇上也不会先动我们。在皇上打压贵族时我们推波助澜,在贵族抗衡皇权时我们伺机而动。在双方两败俱伤之际再推三皇子上位,趁贵族势弱之际打的他们再无翻身之地。这样一来,李淮所做的一切反倒是替我们铺路了。”
谢宏欣慰的点了点头:“孺子可教。”
奚嫔设计陷害冯贵妃被打入冷宫,虽事后查明此事与谢贵妃无关,但奚家与谢家总归是暧昧不清。为表忠心,谢贵妃自发请旨禁足。宫中竟是出奇的平静。
“谢宏那只老狐狸,滑不溜手,想寻他的错处真是难啊。”李淮苦笑一声。
跪坐在下首的陆鼎闻言说道:“朝代几经更迭,贵族屹立不倒,靠的不就是一份玲珑心思。皇上为君,谢家为臣,君臣相得自是大好。可皇上登基以来几项举措让贵族损失惨重,为确保家族利益,臣与君便要互相攻防。”
李淮挑眉:“如此说来,倒是朕的不是了?”
陆鼎摇头:“君权天授,君之所为乃顺应天道,是臣子僭越了。皇上改革科举,使寒门有望出仕,削减贵族权利,为的也是让贵族有所忌惮。乱世之后,我朝新立,至今不过三十余年,贵族气焰复又嚣张,侵地抢占之事司空见惯。贵族之奢靡远超宫廷,君威受到挑战,这自然是臣子的不对。”
李淮就叹气:“陆相知我啊。”
与此同时,归云院里,卫昭也在和长孙恪探讨这个问题。
“政者,正也。若人人都能正其位,安其事,何愁吏治不清。否则君臣失位,长幼失序,伦理失常,岂非大乱。”
长孙恪道:“李淮得位不正,上位后手段凌厉,试图尽快集中皇权。长远来看,他的目的是好的,但他却没有正其心。皇权□□是出自私心,而非为百姓谋利。相反,在实现□□这一目的时,李淮不择手段,百姓苦不堪言,可谓□□。不得民心,不顺天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君臣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以天下安定为己任,彼此配合无间,这才是共治天下。楚景帝在位期间,是贵族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边关安定,四夷臣服。盖因景帝任人唯贤,仁厚节俭。君行君道,臣行臣事,天下自然太平。”
“而自景帝后,君弱臣强,政令不通,长此以往,祸患无穷。武帝立国,自是尝到了受贵族掣肘的滋味,不愿重蹈覆辙,想立君威,高度集中皇权。那时贵族才经乱世,正该休养生息,武帝行事顺利,自以为霸业可成。李淮深受影响,却看不透今时不同往日。贵族恢复生机,当徐徐图之。但李淮显然没有耐心,登位短短六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天下又有乱兆。”
卫昭点头表示赞同:“渭南和淮中是贵族的势力范围,淮中有谢家在,宫里有个谢贵妃,谢家不反,淮中自然安定。但渭南却并无顾虑。改革取士非一朝一夕能成就,李淮剑走偏锋,使渭南子弟大受挫折。渭南贵族召回在朝为官的本族子弟便已提前给了李淮警告。但李淮不甘受此威胁,不肯屈服,所以涪陵堰决堤了。渭南彻底向朝廷宣战了。”
长孙恪笑了笑,说道:“崔皓的折子被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