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监司大人,我可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7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谢贵妃横了她一眼:“噤声。这话可不能乱说。”

谢嬷嬷躬了躬身子:“老奴多嘴了。”

谢贵妃就道:“你说的当然有道理,可奈何有些人不想讲道理。只要结果是他想要的,又何必在乎过程呢。”

她揉了揉眉心,叹道:“告诉父亲早作打算吧,我谢家也不是泥捏的,任谁都能上来踩一脚。”

第146章

三年前北狄扣关,北燕与齐国暂时达成和解,专心抗敌。次年,北部风调雨顺,草原草盛马壮,北狄恢复生机。北燕恐北狄卷土重来,枕戈待旦。

卫儒上书朝廷,道北狄厉兵秣马,图谋中原之心不死,此时不宜与北燕开战。

朝中不管遇到何事总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于是便有朝臣奏道:“去年北燕与北狄混战,镇国侯言时机不对。今年北狄不犯北关,镇国侯依然言不宜进攻。只怕镇国侯拥兵自重,别有心思。”

去岁升任兵部尚书的元禹则反驳道:“此前北燕与齐国建立盟约,二十余年不犯朔北。如今盟约期限已到,去岁我齐国更是陈兵朔北。北狄瞄到齐国与北燕剑拔弩张的关系,自然会把握好这个时机。而眼下北狄兵强马壮,又有渭南问题尚未解决,的确不宜开战。”

有朝臣道:“北狄遭灾扣关,北燕抗击北狄,大人说不宜开战。如今境况不同,大人仍说不宜开战。臣实不知何时才是开战的好时机。”

元禹瞥了他一眼,慢悠悠说道:“战机变幻无常,不好妄加揣测。”

其时又正逢齐国攻打渭南的平南军兵败宜兰山,南梁在后蠢蠢欲动。李淮遂召回平南军,又命鲁达率军前往碎雪关,震慑南梁。之后同意卫儒上表,命其父子二人继续镇守朔北,由卫儒守朔州,卫暄分兵而守云州。原云州守将韩庆则被李淮调至东关,以防东越趁势南下。

时至今日,南梁皇帝身体衰弱,国内斗争渐渐激烈起来。东越虽有心进兵,但有韩庆和费允在,东越尚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北燕,前有齐国后有北狄,此时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更不敢有大动作。

而王奕在渭南活动多年,此时渭南内里已经分化,济州冯氏行事不得人心,渭南百姓早已盼着冯氏倒台了。所以此时是攻取渭南的最佳时机,而且有赖于王奕,如今攻打渭南和两年前境况又大为不同。

可以说现在的渭南只要打下济州冯氏,渭南势力自然土崩瓦解。任谁去了,只要不是个草包,打下渭南便是大功一件。所以对于推举崔奉为将,朝中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其中不乏一些将门世家。

但反过来,打下渭南功勋卓著,稍有名望的将门世家不愿树大招风惹上头猜忌,所以不赞同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倒是贵族世家反对激烈,尤以谢萧两家为首。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