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阁臣连忙恭谢皇帝。
项天璟抬手,让他免了虚礼,等两位阁臣喝完了绿豆汤,问道:“可是拟出了去浙江的名单?”
兵部尚书答话:“回皇上,臣等三思过后,还是觉得袁烨做副将最合适。”
项天璟抬眼问二人:“拟定人选也有两日功夫了,威国公府也该知晓,威国公怎么说?”
吏部尚书为难道:“自是不愿的,毕竟袁烨是袁家唯一的嫡子,此役凶险,唯恐……唯恐……”
唯恐国公府无嫡子承袭爵位。
项天璟心中明白,他抬手轻轻敲打着桌面,说:“朕知道了,宣威国公明日觐见。”
寿全福领命,立刻派了人过去打个招呼。
威国公府里,早闹上了。
第六十八章
威国公一早就知道内阁举荐了袁烨去浙江担任抗倭副将。
他自然不是不同意的,膝下就一个嫡子,且这个嫡子又是最出息的,是他最看重的,于情于理,他都舍不得袁烨。
袁家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焦虑。
威国公夫人赵氏自然更着急,丈夫和幕僚商议的时候,她也在侧,还帮着出了主意。
只要对圣上说袁烨已经订了婚,婚期将近,便可推掉此事。
这主意不好,但也比让袁烨久留浙江得好。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袁家决定就这么办了。
威国公与赵氏很快便与袁烨交了底。
袁烨不反对家人的提议,他年纪不小了,该成家了,而且他也不想简玉纱再等下去了。
他总觉得夜长梦多。
袁烨一口答应了父母的建议,并同赵氏说:“母亲,玉纱虽是二嫁,但也请你们不要轻视她,三媒六聘,一样都不能少。”
赵氏还没说什么,威国公先怒发冲冠了:“谁跟你说我们答应你娶简氏了?”
袁烨倒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不娶玉纱,我娶该娶谁?”
威国公怒转身,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冷着一张脸解释:“这个时候告诉皇上你婚期将近,只能娶你表妹。旁人问起你怎么突然有了婚约,便说是两家亲事早就定下,原先不曾张扬,不为外人所知。简氏刚刚才从闵家和离出来,你娶她,不就是明摆着告诉皇上——我们袁家不愿你去浙江,我们袁家就是要违抗皇命。袁烨,你是嫌我和你母亲活得太长了吗?!”
袁烨默然无语。
赵氏左看看,右看看争锋相对的父子俩,最终选择去拍袁烨的肩膀:“三郎,你父亲说的都是实情。你今年二十岁,不是两岁,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胡闹,否则受难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整个袁家!切莫说你是家里的嫡长子,本该肩负光宗耀祖的责任,你便只是个庶子、庶女,你也该顾忌顾忌家里人的性命。难道在你心里,简氏一个人,还抵不上整个袁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