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夜泊】:角色是小偷?
【甜菜】:嗯。我还特别设计了小偷的口音,走路姿势,习惯小动作、小表情,可是都还没来得及做,就被NG了。
【一舟夜泊】:前一句是谁的台词?
【甜菜】:是我上场后,被警察抓住,警察说第一句台词。
【一舟夜泊】:你把剧本拍下来给我看看。
【甜菜】:好。
唐甘兰翻开剧本,拍照发送。
【一舟夜泊】:原来如此。
【甜菜】:?
【一舟夜泊】:画外音。
“画外音?”
唐甘兰看向剧本,的确,在阿喜上场之前,的确有一句。
(画外音:抓小偷啊——)
“啊!”唐甘兰说,“我明白了!”
【甜菜】:有人喊抓小偷,也就是说阿喜在这之前已经被人追了一阵,所以,我要演出来那种被追的感觉,而不是仅仅冲进镜头!
【一舟夜泊】:没错,剧本呈现的场景,并不是剧本的全部,在剧本的背后,故事仍然是在流动的,角色不是第一个画面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看到他们之前,他们就已经存在,就和现实中我们初次结识的人一样。同样,当剧本结束的时候,剧本里的故事还是在继续。(注)
【甜菜】:就像是谭迟说的,角色是活的,他们活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里,演员要发现这剧本背后流动的脉络,才能了解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模式。
【一舟夜泊】:对。剧本呈现的部分就如同巨大冰山的一角,演员做的人物小传,其实就是发掘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这样才能更加接近角色,更接近他们的世界。
【甜菜】:了解!
【一舟夜泊】:还有,你再看看剧本的下一句。
唐甘兰用指尖划着剧本,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来。
(小偷冲进市场,被警察王二山擒住。)
【甜菜】:?
【一舟夜泊】:想想这两个角色设定。
角色的设定?
唐甘兰皱眉。
阿喜二十岁,是一个惯偷,常年混迹市井。
警察王二山三十五岁,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警察。
阿喜冲进市场,被王二山擒住……
不对!
阿喜年轻力壮,又常年的惯偷,肯定手脚灵敏,跑得很快,王二山是个懒警察,肯定跑不快,怎么会轻易抓住阿喜?
肯定是阿喜遇到了什么障碍,才会被抓住。
比如——
唐甘兰目光扫过场景。
市场的布景很简单,就是简陋的小商贩柜台、小棚子,还有一些蔬菜鸡蛋道具等等,以及在入场口的位置,有一筐烂菜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