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阎浮武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4章 市井得神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刘秃子扯了扯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有什么用得着老夫的地方,秦爷只管招呼,只要开个腔,四九城里的弟兄都能过来。”他混迹了一辈子,一听秦淮这副口气,已是心知此番大事有进无退。

秦淮看着刘秃子义薄云天的希冀模样,给对方倒了杯茶,沉吟片刻,轻声道:“却要让刘师傅知晓,前些年,我得了番机缘,也习会了变脸手段,如今见到刘师傅的神通,想请您指点两句,好助我混进寿宴,以谋大事。”

“哦,我当是什么事,原来是秦爷看上了老夫的微末本事,好说好说。”

刘秃子早有所料,但随即脸色一正,严肃道:“只是我这本事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旁人若要听我秘术精义,一声师父是少不了的。不过老夫有自知之明,不敢与神枪李同列供奉,秦爷心中记得就好。”

“哎,刘师傅,拜师学艺,礼不可废。”

秦淮当即起身,刚欲行大礼,就被刘秃子托住。

“我这一门变脸,不似寻常手法,关键并不在抹脸、吹脸、扯脸上,而是要运炁变脸.”

眼见刘秃子耐心指点,秦淮仔细听着,很快耳边便传来零号的声音。

“行走大人,【变脸刘】向你传授了完整的变脸秘术,你可以将技能栏中的【变脸】进行升华,熔炼出相应的神通种子!”

“你获得了【神通种子:请仙】,你的技能【变脸】消失,技能栏空出一个位置。”

【神通种子:请仙】:地煞七十二神通之一,可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神上身,获其助力。发动神通时会消耗极多元炁神炁,请谨慎使用。

(体力不支时亦可支付觉醒度、寿命、魂魄清气等珍贵之物作为代替)

备注:张王李赵刘,众生非蚁民;定睛从中看,人人一尊神。

待到刘秃子将秘术精义传授完毕,秦淮合上眼皮,似是体悟其中奥秘。

很快,新得【神通种子:请仙】的秦淮就想到了一尊神灵,打算将其请下,来细细感受一番。

只见他脊背挺起,伸手在脸上抹过,一张神秘威严的金银脸儿已罩住了原本面目,眉心裂开缝隙,亮出一枚灼灼天眼,在灯下映出流光溢彩,像是世上最华贵的宝石。

“清源妙道,显圣威灵!”

一刹那,刘秃子黝黑的脸庞惊得通红,眼中突然显出不可置疑的神采。

“神了,神了!你竟有这一点即通的天赋,可怎么让我现在才遇上如此良材?!”

“哈哈,刘师傅,你说,若是宫里找耍把式的手艺人进去表演,凭我如今这变脸的功夫,能不能进去?”

秦淮散了神通,微微一笑,压低了嗓音,

刘秃子后仰贴着椅背,微张的嘴里突然发出一声长吸,在喉咙里滚动,然后脸上涌出一抹异样的潮红,嘴里挤出一字。

“能!【神打】一道从未出过大宗师,如今有二郎神君相助,再配上你的底子,大计可成矣!”

“刘师傅说得极是,不过事到如今,还是要先确认老贼所在,不然我们一干人等扑了个空,让他有了提防”

秦淮幽幽一叹,望着南面的紫禁城:“这事儿,可就难办了。”

——

三月初二,紫禁城,金銮殿。

“北洋第二军统领,段芝泉,领兵入京,前方将士有本呈奏。”

身穿仙鹤补服、头戴双眼翎的袁项城跪于白玉阶下,正向高坐龙椅的太后和小皇帝禀道。

“奏事干嘛还要带兵来。”

“倒也没有多少人,不过是段芝泉的一些亲随。”

“是你让他们来的?”

身穿锦绣华服的隆裕太后冷面质问,心里已有猜测。

“不是。”

“北洋军,不听你的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臣以为,太后还是召见一下为好。”

袁项城微微抬头,眼窝深处划过一抹森冷意味。

“那就让他进来吧。”

太后左右环顾了一圈在场的宗室亲王,轻声道。

“宣~段芝泉觐见!”

随着奏事处太监的呼喝,段芝泉领着八个亲随进到殿中,脚踩皮靴踏着重步,手上还各举着一角血书。

哒!哒!哒!

皮靴重踏声如同滚滚闷雷传响,吓得小皇帝不由紧紧贴住龙椅上的太后。

“这是什么?”

隆裕太后瞅着段芝泉身后的丈许血书,秀眉颦起,冷声问道。

“大清第二军统领,前线总指挥,段芝泉叩见太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音落罢,段芝泉单膝跪下,饱经血火磨练的眸子望向小皇帝,瞧着甚是慑人。

“段芝泉,你要干什么呀?”

太后张开臂膀,抱住小皇帝,言语间的不满几要溢出。

“太后,我前线战士在前敌奋战,已是数月有余,亲眼目睹,战火纷飞,百姓死于非命者,每日何止数万。我前线战士并不怕打仗,且以服从军令为天职,但这仗,我们打得太窝囊!”

段芝泉起身,将目光望向袁项城,继续道:“我大清要打仗,为的是君主立宪,檀香山跟我们打仗,要的是民主共和。原来,只是个国体之争,原来双方都是为了,救国!”

“这种仗,我们为什么要打?我们听说,太后原本对共和、君宪并无分殊,无非是几个王爷,坐视江山社稷之危而不顾,坐视生灵涂炭而不救,我前线战士绝不能容忍朝廷有如此败类!”

说着说着,段芝泉走到醇亲王载沣面前,痛声怒斥,唾沫星子简直飞了他一脸。

“段芝泉,今不揣冒昧,谨率全军将士,挥泪登车,冒死赴京,向太后与各位王爷痛陈利害。国家社稷之重,远过我大清一姓君主,请太后,明察!”

此语落罢,无论是徐菊人为首的北洋派系,还是庆亲王为首的清廷宗室,俱都将目光投向了面色冷肃、看不出任何表情的袁项城。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