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洵外放的任命下来的很快,刚入夏末秋初时,西山的树叶才悄悄的染上了第一抹黄意,谢洵便带着妻子与长子,打点行囊,带齐下仆和护卫,出京城往北直入直隶而去。
谢洵外放,他空出来的中书舍人之位,被很多人盯在了眼里。中书令在拟定推荐人选时,笑问梅清和谢茂:“梅老弟,亲家,你们看我这个名单如何?”说着,递过来一张写了七八个名子的纸张,梅清看都没未看,也不曾伸手,只懒散的往椅子背上一靠,“中书舍人是你们中书省下的人,郑相自行定夺就好。”他在心里惋惜,谢洵还是走得早了点,若是拖到明年再走,这中书舍人一位,他也能替自己弟子争上一争。可现在,长离才迁至六品侍读不足一年,再升一格真的不大好交待。
梅清不肯接受,谢茂为人更沉稳,只笑道:“郑相亲订就好。”
郑俨见梅清与谢茂的态度,便明白这次的中书舍人之位,他们是不打算争了。他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还好梅清和谢茂都没再动心思,否则他这个名单还真得就照他手中的这份来拟。到时只怕他面对众下属时,可要难交待。不说别的,但是自己族内,只怕都要有怨言。
郑俨收回之前的纸挟于奏折之内,待到出了政事堂,转过匝道,他把之前夹进去的纸张随手撕成两半,露出的半边纸的开始,明显显的着写陆离两字。
永平帝正抱着小儿子逗他说话,十一皇子的亲娘钱婕妤含笑立于一旁。四喜小心的进来通禀,“圣人,郑相求见。”
永平帝闻言把怀里的小儿子交到钱婕妤怀里,温言道:“朕这里还要见人,你先把着小十一回去,晚点朕再去看你们。”
“圣人再忙,也要适当歇歇,妾先回去了。”钱婕妤抱着儿子,还不忘给了永平帝一个临去秋波。
郑俨进来先行礼,永平帝对这几位自己倚重的大臣向来十分温和,“郑相何事要见朕?”
“回圣人,中书舍人短少一人,臣等拟好了名单,请圣人过目。”郑俨取出的正是之前夹纸条的折子,双手承给太监总管,再由太监总管承于永平帝。
永平帝手拿奏折并未翻开,反而饶有兴趣的跟郑俨探讨了一个问题,“郑相,朕有些事想问你。”这老头一脸的八卦像,努力睁大的眼睛都写满了好奇。
郑俨觉得今日事务也不算忙,可以陪皇帝八卦一会儿,“圣人要问臣什么?”
“你的小妾每人每月所需多少?”永平帝也是最近才听说陆离惧内的事,他好奇的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儿子要给人家送妾,陆离拒绝的理由太奇葩,才会被人有此一笑。
郑俨自然也听说了,不慌不忙的道:“臣年轻时也有过妾侍,每月脂粉钱何至数万。纵使臣有家族在后,有时也难免捉襟见肘,后来干脆都送了人,臣这才能略有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