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净看完,嘴角轻扬,虽然在书院呆的时候并不长,但是跟他们在一块还是很快乐的。
方书净打算继续往下看,等全部书信看完了一起回。第二封拆的是山长的来信。山长在信上说,已经听说他在县里发展的好,鼓励他不忘多年所学,做一个有良心的父母官。信上都是长辈对晚辈的一个教诲。信上末尾说,可以接收他们这的学生,让他们开春再去。有他的保荐连入学考试都免了。
第三封信是骆先生的。骆先生平日跟他关系更好一些,写的信更厚,心上抱怨说了下自从带过了他们那届之后,再带其他的学生就不过瘾。其他的学生要么一成不变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要么心态不稳,只要变换下题型就不会了。而且就只读一些四书五经,多给他们看一些其他的书他们都不干,生怕耽误了他们的科举。像骆先生这样的信奉读万卷书最好,没有杂书一说,不一定哪一本就能激发他们的想法。
还夸奖说他现在当县令做的这么好,就是因为当初杂书看的多,不然就算让他们当官,怕是也当不好!
叨叨了一堆,后面还说他走了之后陪他喝酒的人都少了,怀念往日方书净在时候的日子。
最后又话锋一转,说山长出事了,原本不山长不让他说,但他还是觉得简单说一下,都是同门也不算忌讳。山长也是在官场站队中选错了,再加上平日总是谏言给新皇帝给惹恼火了。这次就给他贬官了。他的门生众多,甚至有的人官位比他还高。
这时候就很麻烦,本朝又是最讲忠义,若是不帮忙说话就会被人扣帽子,若是帮他说话给皇上写折子就是跟皇上对着干。
就因为这个山长特意表示他不当官正好,继续当他的山长。还让所有人不许为他说话。以免留下把柄被其他的政敌利用。
方书净看完信,默默了良久。
随后分别写了回信,给刘林寄了一个珍稀的徽墨。给山长寄了一把折扇再加上五十年的状元红。给骆先生寄了一坛二十斤的竹叶青。
这些东西有钱都买不到。
把东西寄出去,他坐在书桌前给小侯爷寄了一封信。他不愿意卷入官员斗争之中,骆先生学富五车,山长为人耿直都是他很崇拜的人但却因为政见不和被人反复挤兑,他读书明理,就是想给老百姓做一些实事,而不是把多年所学用在勾心斗角上。
若是如此,他倒宁可一直当一个芝麻官,管一方百姓也算是不忘初心了。
把这封信寄出去,他在书房呆着有些烦闷,打算出去走走,他换上了一身常服竟不知不觉的走回了家中。
回去之后小山楂第一个看见他:啊。只要柳叶辰不在,小崽子最亲他。
方书净一伸手把孩子抱住了。小家伙似乎感觉到爹爹不开心,用娇嫩的小脸蹭了蹭他的脸颊,像是哄他似得。
方书净看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道:爹爹没事儿。
方氏跟方老爹回来,这几日他们就喜欢去那些老百姓多的地方去唠家常。方氏也有那些华丽的衣裳但是不爱穿,穿的就是普通的棉布衣裳,看起来就跟寻常老百姓似得。
平阳县里就喜欢夸县太爷。说县太爷做的好事儿那是滔滔不绝,那些夸奖的话他们说不腻,方氏也听不腻。一连好几天,每天回来都乐乐呵呵的。
方老爹道:儿子,我想去匠人村那里会一会。他是住了几天才知道匠人村的。他也是老木匠,再说他不像方氏那样能呆住,他喜欢干活儿。但在方书净家中有仆人有小厮的,哪里轮到他干,正好听见匠人村,听闻那些人都是达官贵人原来的木匠,对他这种野路子来讲人家可是正规军,就想知道人家到底有多厉害!
方书净道:那边忙。他老爹岁数也不小了,可以在家抱抱孙子颐养天年多好。
本来是想打消方老爹的念头,谁知道方书净一说完方老爹的眼睛更亮了,道:就忙点才好。他闲的都无聊了。
方书净道:那成,我找师爷安排。
方老爹道:可别说我是你爹,我要凭本事入住匠人村。去之前还得考核很严格的。
方氏一见方老爹竟是认真的,有些傻眼道:你这老头子一把年纪折腾啥?
方老爹道:我也不差。好歹是木料家具厂的核心木匠,他的活儿可好了。
方书净想了想道:去也行,那边木匠多你可以跟他们交流交流,到时候回去给自家家具厂多添点花样!
方老爹一听这话喜不自胜:正合我意。随后对方氏道:我去那边学学手艺,你留下抱孙子吧。他一心要去但也不想苦了媳妇,对那边工分制也挺好奇的。
方氏道:那我跟你一块去吧,老东西你没了我不成。想孩子了她到时候进城就看了。这事儿也怪她,当着老乡的面爱打听方书净做的好事儿,结果方老爹听上心了,来这边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想干活儿了,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也习惯了。
方书净好说歹说才又留了一天,他们决定第二天动身,头天晚上还把小山楂留给他们老两口稀罕,说随时可以回来。
第二天师爷亲自安排去的,方老爹还挺倔强,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走儿子的后门,靠手艺进去,他的手艺还可以,顺利通过之后分了一个带院子的小房子。
师爷全盯着安排好了,才回来找方书净复命,说方老爹一去都轰动了,匠人村五百多号人从老到小都是光棍,就方老爹是带媳妇去的。那些手艺高超的大师傅都干不动了,酸呐!
第114章杀猪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从早上开始天色就一直是阴的,到了中午还稀稀拉拉的飘起了雪花,方书净坐在书房里怀里抱着孩子,小山楂不用扶就能坐住了,但方书净也习惯的用一只手护住儿子,这小祖宗可是全家的心肝,万一要是磕了碰了甭说亲媳妇会发火,就是家里其他的几个人都会冲过来跟他算账。
小崽子刚开始的看爹爹写字还蛮开心的。可是待一会儿大概是无聊了,叫了几声没人答应,就自己趴着睡着了,怀里的崽子歪着个脑袋趴在他的胳膊上,心都柔软了,想要抱着他回小床睡,可谁知道稍微一动小崽子就醒了不满的哼唧几声,方书净捋了捋儿子的头发,道:回床上睡行不行。
哼。原本困迷糊的眼睛顿时睁的溜圆。那点困意被人打扰了,不高兴。
方书净叹了一口气,道:行,那你好好坐。
小山楂答应的好好的,可是等方书净坐下来又困了趴在他的胳膊上,没一会儿小家伙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他用手指轻轻的点儿子柔嫩的小脸蛋,小家伙也只是转动了个头,继续睡。
儿子睡的实在是太香了,又是在温暖的书房里,方书净都有点困了,忍着把这一副字给写完。
没一会儿徐权在外头小声说要进来。
徐权冬天炖的冰糖雪梨,屋子里烧火墙,空气太干了容易上火,吃点这个可以润润肺清嗓子,每天都要炖一些,还吩咐了小厮去药馆那边给柳老头和柳叶辰送去。
徐权送完见小少爷呼呼大睡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打算把东西送到了就轻手轻脚的回去。
却被方书净给叫住,道:再送一些肉和米面送到爹娘那里。
他以为爹娘去匠人村只是一时兴起,在那边呆个新鲜就回去,谁知道他是认真的?
这一呆就是两个月,怎么叫都不回来。连叫他回县里吃几顿团圆饭都是借小山楂的名号叫回来的。不然还不回来呢,在那边呆的乐不思蜀的,回来滔滔不绝的讲在那边见识到厉害的工匠,学到的新技术,平日里谁家要是有点独门绝学都藏着,有的老师傅就算咽气了都不肯教给其他人,但他们这不一样,大家互相研讨互相切磋。方老爹连连表示要是年轻的时候也能知道这个去处就好了,在这行上能少走不少弯路,方书净道:你去那边看看,要是缺啥少啥,咱们给送。
徐权去过几次都是熟门熟路的,道:我上次跟夫人说了,她说那边啥都不缺,用公分都能换,劝她们回来也不回来。
老家那边来信的事儿说了吗?方书净问着。